嘉泽中心小学小学信息科技备课组工作计划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 苏科版2023版信息科技教材为依据,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提升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为宗旨,聚焦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课程逻辑主线,紧密结合小学各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开展富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及信息社会责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信息科技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教学质量提升
深入钻研信息科技教材,精准把握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扎实掌握信息科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项目式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应用能力。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作品展示、阶段性测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促进学生不断成长与发展。
(二)学生素养培养
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能够敏锐地感知信息,了解信息的重要性与价值。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获取信息、甄别信息真伪,能够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准确地筛选出有用信息,为学习与生活服务。
强化学生计算思维的训练,通过算法设计、程序编写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方法和思想来思考和处理问题。鼓励学生尝试创新,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积极推动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在线平台和数字设备获取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运用信息科技手段进行作品创作、展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表达能力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文明上网、安全用网。培养学生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积极传播正能量,为构建健康、和谐的信息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备课组教师的理论学习,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握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方向。鼓励教师积极阅读专业书籍与学术期刊,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与视野,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通过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备课质量与教学水平。定期开展公开课、观摩课活动,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共同交流教学经验与心得,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
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确定研究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术交流活动,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与前沿技术,拓宽教师的专业发展渠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详细、合理的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教学过程要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严格规范课堂教学,教师要严格遵守课堂教学常规,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仪态与语言表达,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方法,确保课堂教学秩序良好,教学效果显著。
(二)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信息科技的魅力与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项目式学习法,设计具有挑战性与综合性的项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小组的指导与监督,及时解决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三)强化学生实践操作与竞赛活动
增加实践操作课时,根据信息科技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课时。在实践操作课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信息科技工具与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信息作品创作比赛、程序设计竞赛、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与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与不足,给予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
选拔培养竞赛苗子,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选拔具有信息科技特长与潜力的学生,作为竞赛苗子进行重点培养。为竞赛苗子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提供专门的辅导与训练,包括竞赛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升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等。组织竞赛苗子参加各类信息科技竞赛,通过竞赛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竞赛水平,为学校争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