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第一学期二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组计划
秋来开新局,奋进启征程,凝聚智慧,深耕教学质量,以昂扬斗志共绘教育新篇章。步入2024年秋季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双减”政策,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增效,核心聚焦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我们计划通过丰富多元的教研模式,力求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实现“扎实、广泛、创新、细致”的四大目标,深度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探索,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续写教育辉煌新篇章。
一、指导思想
借风扬帆启新程,破浪前行向光明。本学期,语文教研组秉持初心,深耕大单元教学沃土,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致力于打造高效生动的课堂环境。我们将紧握新课标导向,矢志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与教学的卓越品质,通过团队的紧密协作与务实行动,深入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内涵。以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使命,我们扎实开展每一项教学活动,确保成效显著。在持续的学习培训中汲取新知,于团结协作中砥砺前行,勇于在创新探索中开辟道路,在阅读与反思中不断成长,共同书写语文教学的新篇章。
二、工作目标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持续聚焦于备课、授课、作业精批、课后辅导及有效考核等五大关键环节的质量提升,确保每一环节都精益求精。通过不断优化与标准化教学行为,我们致力于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确保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2.完善教研管理体系,细化并规范教研活动流程,聚焦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深度发展,精心培育教研领域的领军人才。定期组织语文备课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共享教学智慧,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3.深化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引导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最新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用书,确保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与创新。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心得、积累典型案例,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宝贵经验,追求卓越的教学业绩。
4.丰富教研活动形式,为教师搭建多元实践平台。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教研组引领开展常态化的听课评课活动,强化教学实效。定期实施集体备课,促进教师间的思想碰撞与智慧共享,有效推动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
5.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创新性地开展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潜力,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努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致力于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三、工作措施
一、深耕课标,引领教学实践新航向
1.课标研读,精准导航教学
本学期,我们将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深入钻研《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是三大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评价与教学建议等核心内容。通过理论学习与教研活动分享,将课标精神融入日常教学,打造具有语文组特色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双向核心素养的共同提升。
2.课标教参融合,促进全面发展
我们将《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参紧密结合,确保教学内容既覆盖知识技能,又注重能力培养与素养提升,形成“点面结合”的教学格局,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严管常规,优化教学质量管理
1.聚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优化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模式,确保学校教学要求得到有效执行。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2.精心备课,强化教学准备
备课教师需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科学规划教学方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强化听课评课,营造教研氛围
加强组内听课评课活动,确保听课记录真实有效,评课活动深入细致,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
4.注重考核,提升教学质量
重视教学质量考核工作,结合年级特点,开展教学测评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注重学生口头表达与阅读量的检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强化教研,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
1.问题导向,精准教研
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深入教学一线,精准捕捉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瓶颈与难题。如新教材把握、单元教学设计中的难点突破等,组织专题研讨小组,集中智慧,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力求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形成“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的良性循环,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2.课程展示,促进交流
策划一系列课程展示活动,不仅限于传统的汇报课、示范课和研究课,创新性引入微课展示、同课异构、教学技能大赛等形式。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展示,教师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从而激发他们的教学创新灵感。同时,建立线上交流平台,利用微信群、教学论坛等工具,方便教师随时随地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3.备课创新,反思提升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阵地。鼓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勇于尝试新理念、新方法,敢于突破传统框架的束缚。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强调目标的明确性、新颖性和可达成性,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围绕核心目标展开。同时,强调教后反思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后进行深入的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成败,提炼教学经验与教训。
四、丰富活动,拓展学生素养培养
1.全员参与,实践育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运用知识、体验学习。各年级语文教师需推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文学素养。
2.特色活动,激发潜能
“书香浸润心灵,规范书写未来”活动作为特色项目,旨在通过持续的课外阅读活动和规范的书写练习,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3.学科整合,全面发展
学科融合是教育的趋势,“学科融合式教学”是核心改革内容,进行以语文为主的“语文+X”跨学科创意课堂实践,通过整合学科资源,希望“以融合学科教学的方式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呈现多维的、立体的知识体系。如与信息技术结合进行资料查找与写作练习,与德育结合进行小练笔等,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课题引领,驱动教学改革创新
1.课题引领,研教相长
以课题研究为驱动,开展如《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等项目,同时探索更多前沿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其全面发展,
2.中青结对,共研共进
注重中青年教师的结对合作,资深教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为青年教师提供指导与支持;青年教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创新精神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题研究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师徒结对、联合申报课题、共同撰写论文等方式,实现教学智慧与科研成果的双向传承与创新。共同解决教学难题。鼓励教师撰写教学随笔、个案等研究成果,提升科研能力。
3.智慧共享,砥砺前行
设立“智慧共享库”,收录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教学论坛、案例分享会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交流互动。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共同进步,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共同体。汇聚教学创意与资源。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与案例分享会,促进团队智慧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