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工作将继续以科室工作为指导,围绕“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科质量、引领教师发展”这一中心目标,坚持以优化教学常规为基础,以教研组建设为关键,以教学转型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提升学生学业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数学课程实施水平。
二、工作思路
一、加强学习,转变理念,增强课程改革意识。
1.期初教材培训。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本学期期初将继续联合市教科院组织开展教材培训活动。本轮教材分析将立足于单元的整体规划,从“编排结构”“内涵实质”“学习难点”“典型习
题”“课程整合”五个方面进行研读。并且在教材分析时,将新课标涉及的变化内容作为重点分析对象,且教材分析不追求内容的全面,更加关注典型性与指导性。
2.新课标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已近两年,新课标学习仍是全体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教研组利用校本教研等多种方式,帮助教师理解新课标、践行新课念。引导教师学习新课标时,既要重视对新旧课标的对比性研读,理清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与以往课标的不同之处,增强通透感;更要重视对新课标的实践性研读,以使新课标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得到真正落实。
3.加强学科实践。教研组要强化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树立“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教学意识,要把握新教材出台前“过渡期”的课程实施,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创设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活动,寻找多元、适合的“学与教”方式。要继续优化数学课堂的基本样态:即有向开放的问题串、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结构化的资源呈现、序列化的深度对话、自主式的思维提升。 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指向学科核心关键能力发展的深度教研。
二、优化管理,聚焦重点,提高课程实施品质。
1.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要以落实学科教学建议为抓手,切实规范教学常规,尤其要重视教师备课环节,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要关注课堂常规,重视常态课的教学质量。通过常规调研中对教研组的解剖、学科基地示范等多种措施,引导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让教研组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
2.重视作业设计与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应遵循“轻负担、高质量”的要求,作业目标要与课程、单元、课时的教学要求与评价目标相一致;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增强作业的多样性、选择性、趣味性、实践性;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多合作、多探究,以解决问题为指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要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目标,增强作业的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递进性。
3.做好国测及市学测准备工作。本学期,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验收的国测准备工作,加强试题研究和学生的适应性练习;另一方面要继续认真对待常州市小学数学学业质量常规监测。要依据上一轮省测和市测的反馈情况,落实日常教学研究与学业监控的举措,促进学业质量提升。
三、加强研究,强化过程,彰显课程实施成效。
1.开展专题研讨。虽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但目前估算教学的现状仍不容乐观。根据市学测反馈结果分析,估算内容仍然是学生的“短板”。因此,本学期我校将以“估算教学”为研究主题,围绕估算的内涵、价值及教学策略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研讨。各校要对学校估算教学现状作调查分析,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2.开展课题研究。我校现有区级数学课题,应按照课题研究要求,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积极开展研讨活动,认真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以取得预期成果。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2.参加期初教材培训活动;
3. 参加市学科教研组长专题研修活动。
三月份
1. 组织课题研讨活动。
四月份
1. 参加区小学数学学科专题调研;
2. 参加区小学数学专题研讨活动;
3. 参加市“同题异构”联校教研活动;
4. 参加市小初衔接联合教研活动。
五月份
1. 参加市小学数学学业质量常规抽测;
2. 做好国测准备工作;
3. 参加沿江七县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4. 组织课题研讨活动。
六月份
1. 学期期末考试;
2. 学期工作总结。
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