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条线管理>>教学科研>>课题研究>>花园课堂>>文章内容
引领∣让教育根植乡土(常州市教育局党工委书记 梅向东)
发布时间:2022-01-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钱建强

引领∣让教育根植乡土(常州市教育局党工委书记 梅向东)

江苏省语文整合教学研究所 2022-01-12

                                               梅向东.webp.jpg

尊敬的朱主委、朱会长,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么一个豪华的研讨会上发言。

岁末年初,正当我们全党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全国人民满怀豪情,奋力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今天我们相聚在冯仲云小学,一起参加由民进市委、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传承叶圣陶教育思想,项目化推进振兴乡村的教育实验研讨会”,探讨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创新乡村振兴教育途径,这将有力促进常州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所以我们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我在这里也代表中共常州市委教育工委对省民进、省教育学会、省教育报刊总社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与会的企业家代表,一直以来对常州教育的关心、关爱表示衷心地感谢。

刚刚,大家感受了儒将忠魂冯仲云的赤诚之心,观摩了乡村教育的特色发展,一起接受专家引领,聆听专家的意见建议。这次活动设计有匠心,专家引领有高度,我们思维碰撞也有深度,为每一位参与者贡献了丰盛的思想大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对接和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以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直以来,常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先发展乡村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大工程、大投入,让许多乡村学校在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了大的改善和提升。但是,我们在办学理念创新、内涵发展以及育人方式革新上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尚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这一目标的要求。面对挑战,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戴晓娥院长的带领下,16所乡镇学校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他们在江苏省语文教学整合研究所的支持下,深入研究叶圣陶乡村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认真探索资源的教育转化路径,创新打造项目化推进乡村学校振兴的新模式。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探索:原来我们的教育让学生走进学校,课本就是全部的世界;现在世界才是他们的课本,短短半年的时间,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叶圣陶老先生当年也在做乡土教育实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励下,他不是办旧私塾,而是办新学校,让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于乡村社会的文化建设。今天的常州作为苏南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更应该向叶老学习,用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推动乡村学校的内涵发展,而不能简单地去复制城市教育。这次这个实验项目,关键在于探索一种新的机制,为中国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的教育探索出一种成功的路径,成为一种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用贴合乡情与乡镇经济文化发展匹配的项目,来推进每一所学校的发展,让教育植根乡土,把懂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文化情感深深植入孩子的心田。

常州一直是工业明星城市,但我们今天拜访了冯仲云小学,我们知道,常州还是一座红色之城。这块资源的挖掘原来是不够的。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并称为常州三杰,总书记到江苏来的时候,又专门提了这三位的名字。此外,在我们常州人心目中,冯仲云等革命先辈都是我们中共早期的重要将领,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新中国的诞生付出鲜血、生命和智慧。这些红色资源就是我们乡土文化里边的重要内容和内涵,如何把它们运用好,用来培养我们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常州教育人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同志们,乡村教育是区域教育的神经末梢,只有这根神经末梢强劲了,毛细血管的气血充盈了,整个教育的生命机体才会更健康、更有活力、更可持续,也就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州振兴乡村教育共同体的实践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力打造振兴乡村教育的常州样本。回顾过去,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目光坚定。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初心皎皎,使命灼灼,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常州教育将努力奋发,携手奋进,再续华章。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