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嘉泽中心小学第一学期教学部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育局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相关目标以及学校的中心工作,以落实课程实施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的管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关注学生幸福成长,关注教师内涵发展。
具体措施:
一、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各学科教师要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把握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加强学籍管理,健全学籍档案。为一年级新生及新插班生建好学籍,严格把好转进转出、休学等手续的办理,学生信息及时录入学籍系统。
3、加强教学“六认真”管理
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核、认真组织课外活动。特别是严把“备课、上课、作业和批改、辅导学生”四个关。
(1)有效备课
深入学习课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教学目标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统一,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合作学习和探究方式,教学反思要提高质量。各教研组要认真开展集体备课,采用教师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模式。本学期依然要求教师书面备课。新教师及45周岁以下教师要求备详案,教案要突出规范性和有效性,有经验的教师的教案要突出研究性和创新性,格式规范,教学过程描述详细有具体的问题设计,练习设计,尤其是教学重点内容的展开需详尽。45周岁以上老师可适当备简案,格式规范,教学过程描述相对简略有主要环节标注及教学内容的安排。一二年级语文任课教师不论年龄都要求备详案,英语、数学跨年级上课要求备一个年级的教案。艺体组的备课要求同以往。注重二度备课和教学反思的撰写,每学期反思不少于20篇,每篇字数不少于100字。
(2) 有效上课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努力构建快乐课堂、智慧课堂,落实有效教学。提倡“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教互动”,继续探索“25+15”的幸福课堂教学模式。追求开放民主、活泼灵动、扎实高效、彰显智慧的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的环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主动、快乐和谐地学习。各科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课堂常规管理,具体做到:提前两分钟候课,做好上课一切准备;上课关注学生的听课常规,倾听的习惯、发言的习惯,学生听课要专注。教学部将加强随堂课听课力度。
(3) 有效听课
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并有详细的听课笔记,要有意见点评和心得收获。加强校内教师间的相互听课,鼓励跨年段、跨学科交流学习。外出学习的老师回校后要上汇报课或在教研组内交流心得,原则上校内听课不少于10节。
(4) 有效训练
教师要正确认识作业在学生“双基”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安排作业。本学期既要抓好对作业量的控制,更要抓好对作业规范和作业批改的要求。严格按照《嘉泽中心小学作业批改规范》的要求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作业批改要求与教学同步,反馈要及时,提倡“堂堂清,天天清,单元清。”本学期,学校必查作业:语文:补充习题、习字册(高年级可不描红)、大作、一二年级写话(不少于12次)、周记(中年级不少于12篇,高年级不少于15篇),练习册(单元测试或配套试卷全收全批,课时作业选做不少于三分之一)《窦桂梅教阅读》每单元选做选批不少于2篇短文。数学:补充习题、练习册、口算,课作每周不少于3次,低年段数学书上要求做的题要批阅。英语:三、四年级:补充习题、英语抄写本、课作(一学期不少于30次)。五六年级:补充习题、听读空间、课作(一学期不少于30次)。科学:实验手册,品社:填图册,美术相关绘画及手工作业。
(5) 有效辅导
明确课后辅导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突出辅导的靶向性,要有针对共性问题的全面辅导,更要关注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任教老师要与班级中的学困生开展结对、帮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困生“脱困”措施,建立班级学困生档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关爱学困生,设计布置适合学困生接受能力的练习,区别对待。教学部及蹲点行政人员要对蹲点年级学科的学困生进行跟踪调研,督促教师补差措施的落实,争取提高及格率,降低低分率。同时注意培优,补差培优促中间,平衡兼顾。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1、计划制定,工作有目标
期初要求教研组制定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计划”,并上传学校网站。
2、专题制定,研究有方向
教研组工作每学期的工作都要求围绕一个专题作为工作主线开展学习、研讨、交流、总结。本学期将继续沿袭以往惯例。语文学科低年段建议围绕“识字”教学展开,中高年级建议围绕“向读学写,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专题展开。数学学科建议围绕数学课堂中游戏资源开发或“微课”的研究展开,与学校课题相结合。英语和艺体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研究专题。上好研究课,有效落实每学年教研组“一人一课”制度。
3、创设平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结合学校“草根讲坛”活动,组织教师定期学习有关教与学的理论、观点,深入研讨和熟练掌握学段学科课程标准,理解和遵循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客观规律。向教推荐优秀的备课资源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开展活动,锻造教学能力。通过开展专题研讨课、示范课,汇报课,片区级公开课等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锻炼平台,提升教学能力,特别是促进年轻教师的发展。
(3)深化青蓝工程,提高整体水平。
继续开展青蓝师徒工程,确保年轻教师上出合格课,老教师能形成风格课。
4、尝试“微教研”,让教学研究更接地气
“微教研”是备课组内随时随地“互动式”的校本教研。强调,从教育的“微”处着手研究,从“实”处收效。具体表现形式为:“微主题”:以教学中实际解决的问题为主题。如语文低年级朗读的停顿教学,中年级概括段落大意的教学;高年级辨别词语感情色彩的教学等。“微组织”:以备课组为单位,小切口研大智慧,形成有创新、有实效的微课例;“微片段”:可以是一篇课文的重点段落,可以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以学生学科成长的视角,构建微课堂。在本学期中,教学部将联合教科室尝试开展“微教研”,以课堂为阵地,以网络论坛为平台,让“微教研”扎根课堂,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5、及时总结,资料归档迎检
对应开学初的计划,期末要有三级层面的总结,无论是校本培训的考核还是办学水平评估的考核,教研组工作资料都是相当重要的一块。各教研组期末要按教研组材料目录理好各项资料。
三、加强学科调研,注重效益,提升质量
1、强化质量意识。充分认识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根本、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各年级各学科均要把好质量关,扎扎实实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结合上年度考试情况,教学部要跟踪分析,针对对薄弱环节(年级学科)要跟踪调查指导。期中抽测,期末全面调研。
2、组织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积极组织好上级部署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加强指导,精心组织,力争取得好成绩。继续开展校内各学科竞赛,通过各种活动竞赛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语文:调研学生的拼音和字词的掌握情况、写话、阅读和写作;数学:调研学生口算及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调研单词、短语及句型的掌握情况;其他小学科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阶段性调研。各年段举行全校性的经典诵读等单项比赛。六年级要加强学科综合素养调研。
3、重视一年级、六年级学业水平的提升。扎实推进一年级、六年级各项工作,及时调整课时和课后个别辅导安排。完成一、六年级教学各项目标,落实目标管理。实施校长、中层班级蹲点制度,深入一、六年级了解教情、学情,组织质量分析,为一、六年级分忧、排忧、解忧,为质量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安排见行事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