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组备课组工作计划
数学 学科 二 年级 上 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初步认识线段,建立 1厘米 、 1米 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他相应的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问题解决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地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的变换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
二、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2、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4、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开放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科学安排培优补偿。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5.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习方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等,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的比较中进行方法的概括与优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同时关注好每堂课的生成资源,以便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作及时的调控和优化。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习习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
三、课时安排:
二 年级( 上 册) 数学 教学进度表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单元 |
课题(教学内容) |
课时 |
周次 |
月日起-月日止 |
说明 |
执行情况 |
一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
10 |
1—3 |
9.1—9.15 |
|
|
二 |
认识图形 |
4 |
3--4 |
9.16—9.22 |
|
|
|
实践活动—— 有趣的七巧板 |
1 |
|
|
|
|
三
|
表内乘法(一)
|
16 |
4—8 |
9.23—10.20 |
|
|
四
|
表内除法(一) |
12 |
8—12 |
10.21—11.17 |
|
|
五
|
厘米和米 |
6 |
12-13 |
11.18—11.25 |
|
|
|
实践活动—— 我们身上的“尺” |
1 |
|
|
|
|
六
|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
20 |
13—17 |
11.27-12.24 |
|
|
七
|
观察物体 |
4 |
17--18 |
12.25—12.30 |
|
|
八
|
期末复习
|
4 |
18--19 |
12.31—1.17 |
|
|
|
|
|
|
|
|
|
四、学科实践活动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开展“有趣的七巧板” 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还有“我们身上的尺” 、“计算比赛”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