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老师的一百个建议》后感
嘉泽中心小学 刘红梅
一、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条建议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出了作为教师是很辛苦的。二是提示我们,要乐观地面对工作,学会从忙碌中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教师多忙啊,备课、上课;检查作业、批改作业,作为班主任还要有班会,关注孩子的思想问题,安全问题,还要时常和家长沟通,做孩子的工作,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材料的准备---睁开眼就是活生生的孩子,闭上眼就是密麻麻的字码,一天二十四满脑子都是工作,一个字“忙”。但好好静下心来思考:我们这么忙是否注重工作效率、是否注重真实的生活、是否对待生活充满激情、是否热爱这份职业、是否以虔诚的心态面对工作、是否不断学会提升自己、是否做到持之以恒地学习?这些问题在我们前进的工作中,会大打折扣。要让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就要很好地学会利用时间,珍惜时间,在有效的时间里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必须学会思考,让自己永葆活力。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济,总还是有的。青春一去不复返,而我们是否可以让自己的心快乐起来,让青春永驻心间?那样,我们就会对自己说:岁月无痕!
二、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茶余饭后,我总会每天拿出一点时间,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中查找我遇到的一些教学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犹如一位辛勤的朴实的园艺师,在我杂草丛生的荒脑中认真帮我清理、修剪,他从不烦躁、从不指责、从不埋怨、从不批评,总是耐心地一步步讲解,让我知道了什么地方该种什么、什么时候该洒水、什么地方该施肥、什么时候该怎样修剪-----为我解决了不少教学实际问题,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学会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这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最先吸引我的内容是第六条,谈谈“后进生”的工作。去年我所执教的是三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任务重,作业多,又加上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一个过渡阶段,所以很多孩子往往因为这些原因被拖下水,各方面的作业总是拖了今天到明天,明天又有明天的作业,日积月累成了作业的累赘。后进生成为我棘手的山药。带着这个问题,我找到了苏老,向他请教了我的问题。“阅读能教会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三、关于获取知识
在第七条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又很详细地内心地教导我们怎样让学生获取知识。在不断地细读和思考、感悟中,让我也突然想到《论语》的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书中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在温习旧知识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当然,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自然而然就会顺藤摸瓜,促使自己找到答案。
这让我又记起《论语》中还有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不是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学生的思想里产生疑问而后再讲呢?
作为一名教师,先行思考是最重要的。要把自己的大脑灌输足够的知识,调动自己的思维,在合适的孩子身上,践行!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磨练,让我们在思考中学会生存,在生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生活更美丽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