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条线管理>>工会>>师德建设>>168行动>>文章内容
为在雨中孤独奔跑的孩子撑伞
发布时间:2019-09-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为在雨中孤独奔跑的孩子撑伞  

     ——“问题学生”教育的个案研究  

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 闵小丽  

摘要:广义上说,“问题学生”指思想品行有缺陷,并给班级正常秩序带来影响的学生。但由于现在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对子女的负面影响也较大,因此引起了全社会对于离异家庭和单亲孩子的重视。狭义上看,单亲孩子也属于一种意义上的“问题学生”。本文以小姜同学的个案为基础,剖析家庭缺陷对孩子带来的影响并尝试对应对策略做出研究。  

关键词:单亲  个案研究  教育    

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残缺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父母离异所产生的特殊影响、单亲家庭的特殊环境、孩子们的特殊经历,在某种形式上造成了单亲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特殊心态,甚至“问题心态”,造就“问题学生”。  

一、个案分析:父母的解脱,孩子的伤害  

我班就有一位这样“特殊”的孩子: 小姜同学是跟着妈妈来到继父家一起过日子的,一年前,妈妈和继父发生矛盾告上法庭。但婚没有离成,妈妈离家在外地工地工作,从来不回家,小姜一个人在继父家过着没爸没妈的生活。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了。小姜同学以前开朗活泼,调皮爱玩,在这两年里,他身上的衣服一天比一天脏,一天比一天短,指甲又长又黑,夏天身上发臭,冬天脏得像个乞丐;学习更是一落千丈,有时还会有拿同学东西的不文明现象发生……从平时的班级活动中我也能感受到那份本不应属于他的成熟、忧郁,他似乎总是想和每个人都成为好朋友,总是在班级里积极表现出一点他的用处;他看我的眼神总有一种想诉说点什么的压抑感。我知道,这样一种对于突出自我的强烈的心理需求其实就是在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以期在学校生活中弥补家庭生活的不足。  

二、生活点滴,都是孩子情感的成长点  

孩子第一次跟我谈到这个话题源于一次放学后的值日。由于和小姜同学家离得比较近,放学我顺便叫他和我一起打扫了一下教室。孩子兴致很高,和我谈了很多,而我大多数时候扮演的是一个听众。没多久,孩子突然说到这并不是他家,是他妈妈和继父的家。惊诧于他竟然主动谈起了这个话题,不知该怎么接他的话好。还没想好如何回复,孩子已经讲起了爸爸妈妈为什么离婚、现在他是怎么生活的……他阐述的方式不像是个孩子,反而像是个饱经沧桑的大人一般。最让我感到诧异的,是他说:“我觉得爸爸妈妈分开挺好的,他们既然在一起不开心,那分开也挺好的,我挺愿意他们分开的。上次品社课老师您说有了二胎的家庭爸爸妈妈会分出一点爱给小宝宝,可是我不觉得,我觉得他们都很爱我。”这话一出口,我有些无言以对。我究竟该用怎样的身份、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观点来跟这样一个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孩子交谈呢?是什么让这个只有12岁的孩子变得如此成熟?成熟到让人心疼?离婚,于父母而言,是一种解脱,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伤害。他眼眶有些红,但是没有哭,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爸爸的“洗脑”、妈妈的“辛酸”。我想,平时在学校找不到好机会说的这样敏感的话题,或许,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小小的空间里能够有些许进展。我尝试性地问了问孩子是否有困惑。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很坦然地说自己并不介意,并欣然接受了这样的结果。于是,在接下来的交谈中,我和他,不再是老师和学生,而更像是一种朋友的关系,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交谈着。我回顾了我的择校考试、分享了学生时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又说了说现在对于父母和子女之间问题的看法。结束时,孩子灿烂的笑容没有变,但我看得出,我们的关系变得更近了。  

我们往往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内心很脆弱、很敏感,受不得伤害、经不起批评,更遑论谈论他们的家庭遭遇了。于是往往对这些孩子“束手无策”,“无为”源自“无知”,更多的是源自对他们的不了解,缺少和孩子沟通的契机。孩子在父母跟前已经受了伤害,此时如果每天陪伴时间最长的班主任老师能够主动与孩子沟通,孩子的情感才有释放的端口,而这种沟通,往往不是一本正经的谈话,不经意发生的对话,或许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生活即教育,要学会在学生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孩子成长的点。  

三、时刻关注:用端正的心态,培养独立的人格  

人往往会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而言,家庭的特殊性有可能成为他为自己犯的错误寻找的“永恒”的借口,期望用自己的特殊遭遇引得老师的同理心,从而避免承担责任。  

或许是六年级压力过大,或许是父母之间又出现了一定争吵嫌隙,小姜同学11月份的默写成绩退步很大,绿色笔标注的“不过关”的分数比比皆是。白天在学校批评过后,1211日下午五点多,我收到了孩子这样的一段消息:“老师,我觉得我没救了。我很对不起爸妈和老师,我的学习状态很不好 ,老师啊,帮帮我吧,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恢复了,这样的我还有救吗?”能收到这样的信息,担忧之余还有一份欣慰,说明上次跟孩子的沟通取得了成效,孩子已经给予了我信任。  

在我的追问之下,孩子终于说出自己的困扰来自何处:妈妈跟一个叔叔在一起了,而爸爸不开心,就把所有的脾气撒在了孩子身上,说到底,孩子只是家长争端中的一个可怜的牺牲品。我先问清楚孩子的困惑来自哪里,鼓励孩子有困难要说出来,心里难受可以哭一哭发泄一下,在后来的交谈中,孩子发给我的语音都是带着哭腔的。孩子仿佛把我当成了一个情感宣泄的突破口,而我并不想让孩子一味沉浸在这种悲伤的情绪中,于是我跟孩子说:“现在放下手机,整理好自己,把今天的任务完成,或者出去散散步,再做作业。”幸好,孩子还愿意信任我。  

第二天白天上课,我对他一如往常,看得出来,我说过要找他聊聊后,他很紧张,眼神飘忽,就怕跟我的眼神对上。等到放学,我牵着他到天台上再次说这个问题,这次,简单的安慰过后,我打断了他的诉苦,用一种成熟的、平等的、客观的语气,跟他明确他的升学目标。我想,他的家庭我没有办法干涉太多,至少,我能通过班主任的特殊作用,让孩子把关注点放到自己的目标上来。我从自己的升学经历讲起,跟孩子理性地分析、探讨,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家庭如何,是爸爸妈妈自己的选择,但是你自己如何,是你自己做的决定。”谈了大半个小时,有笑有泪,最终看到的是孩子坚定的眼神。  

虽然孩子央求保密,送走孩子以后,我还是给孩子的爸妈打了电话,没有对他们做过多的要求,只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安宁的学习环境。  

    我并不能确切地说孩子这次学习状态的改变一定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但是我所希望的是,在这样特殊的家庭背景下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够更加坚强、更加坚定。不要为自己找借口,而是脚踏实地,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比别的孩子更需要的独立的人格。  

四、小结  

正如高尔基所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要信任他们、关心他们、多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敞开心扉,努力使他们健康的心理、乐观向上的性格,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在这类孩子的教育中,老师更应该做到动之以情、严慈相济、爱心启迪;晓之以理、理性渗透、防患未然;导之以行、引导参与、言传身教;“诱”之以“利”、激发情感、增强信心;持之以恒、反复纠错、长效沟通。  

对于孩子的教育,家为源,师为流,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力合一,共同关注这个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才有一片明朗的天空。尤其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为在雨中孤独奔跑的孩子们撑一把伞,助一把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