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故事
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 吴志华
在一个偶然的购物机会,我看到大型超市书架上有一本《汉字故事》的书在卖。随手一翻,是一本有关文字起源的工具书,于是就把这本书囊括怀中。
没事的时候翻看一下,这本书还真顶用。因着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需要,生字学习是一个重点。所以每每教生字都得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如何让学生学得喜欢记得牢也是一项头疼的事。有了这本书,我就可以把生字当成故事来教学,也可以把文字当成画画来认识。如要教学:须这个字,我就可以画上一副文字画,告诉学生,“须”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里,须是一个面朝右的大头人像,头顶上戴着一顶尖尖的小帽,嘴巴上翘着三根硬硬的胡须,活像舞台上的小丑。须的本义指胡须,后来像胡须的东西都称为“须”。看着这本书,我越来越体会到自己学识的肤浅,越来越感到学到老活到老的必要。因为在看这本书时,我发现中国文字在五千年的演绎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如:豆字,最早在古人造这个字时,并不是指“豆”,而是指一种盛食物的器皿,甲骨文的豆字,模样就像一个高脚的酒杯。因为古人在举行祭拜活动时,就用豆来乘装食物供奉神灵,而真正的植物中的豆子,在上古时代并不叫“豆”,而是称“菽”。直至汉朝以后,“菽”才被称作“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的文字渊源流长,一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和故事,都有其他语言所没有的丰富内涵,我想作为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拥有这样的书,应是必须的。语文教学就姓语,但是没有语文的内涵不行。语文教学更呼唤驾驭语文课堂的教师也具有运用语文的熟练性,具有独特的语文魅力。以后有机会,我会多购置一些类似的书,让自己的精神食粮丰裕起来,让自己的教学更顺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