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教育动态>>热点推荐>>文章内容
现代诗教学何日“回暖”
发布时间:2005-12-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佚名

    小学生大声读诗,初中生小声吟诗,高中生默默看诗,“新语文论坛”上,教师专家共同“会诊”———
  
    尽管“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警句,在不少中学生中风靡一时,但现代诗教学却常常在课堂上遭遇“冷落”。日前,在杨浦高级中学举行的第六届苏皖沪浙“新语文圆桌论坛”,就把研讨的重点,定位在“诗歌的个性化教学”上。

  高中生直言不喜欢“现代诗”

  对现代诗歌兴趣不大,而且年级越高兴趣越小。安徽铜陵三中钱军老师这样形容:小学生大声读诗,初中生小声读诗,高中生默默地看诗。

  杨浦高级中学曾在高一和高二两个班作了一次关于诗歌的调查,结果94人中只有5人“喜欢现代诗”,直言对教材中现代诗歌篇目“不喜欢”的则有37人。

  现代诗被冷落,诗歌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难。语文特级教师陈小英直言:诗歌难教。一方面当讲的内容多,而课时却少;另一方面学生还未必感兴趣。

  诗意怎样跨过“独木桥”

  学生为什么如此迷恋流行歌曲,却对现代诗歌缺少热情?不少教师陷入深深的思考。

  诗,是属于“慢功出细活”的雅品,全力瞄着高考“独木桥”的高中生不愿在此停留和体味。有位老师曾批评一个上课不听讲的学生,学生振振有辞地说:“你讲的又不考,我听了有什么用?”

  当然,诗歌教学本身的不到位,也是原因之一。杭州外国语学校教师倪江提出,我们的诗歌教学有太多的理性成分,太多说教的成分。安徽铜陵三中老师钱军说,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我们更多重视了诗歌意象、思想等内容方面的理性分析,却忽视了诗歌“歌而诗”的特点,忽略了诗歌的音乐特征,忽视了性灵的启发。不少课堂上看似注意了朗读,可是范读、朗读的内涵却不够丰富,很少联系诗歌的深层。

  很多教师提出,要使现代诗教学“回暖”,必须从教学体制的改革入手,并辅以灵活的手段,使诗歌教学真正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建立正确的生活观结合起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