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教育动态>>热点推荐>>文章内容
大学宿舍为何上演产房悲剧 性教育走向何方
发布时间:2005-12-2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佚名

内容提要:青少年早熟的现实之下,要避免大学宿舍的“产房悲剧”,需要既动口(比如进行性教育),又动手(比如发放避孕用品)。此外,健全个人隐私得到充分保护的流产程序也必不可少。

某所重庆高校的大一女生,在宿舍产下婴儿,校方表示:“学校不会处罚学生,更不会开除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早日走出阴影。”(《重庆晨报》12月21日)我个人完全同意校方的措施,那名已经遭受生育悲剧的女大学生终于没有按照惯例遭遇第二重悲剧,诸如开除学籍之类。

新闻回放:大一女生宿舍内产死婴 学校表示不会对其处罚   

报道中的个别细节显得有些突兀,但我不想越俎代庖,纠缠于新闻细节;而是想从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细节出发,讨论大学宿舍为何上演“产房悲剧”?尽管宿舍成为产房的案例并不多见,大学生成为孕妇的消息却时有耳闻。

大学宿舍的“产房悲剧”固然要归咎于当事人,但也说明备受重视的青春期性教育和青少年艾滋病教育依然停留在“既不动口、又不动手”的阶段。避孕知识作为最基础的常识,却很少被公开言说,通常只能以“秘笈”的形式在学生之中流传。学生也无法便捷地得到安全套、避孕药等物品,即使他们对避孕知识了如指掌也只是纸上谈兵。

一个女大学生的流产日记

某天夜里,天使来临,在我身体里播下一颗种子,而我对此一无所知。7月1日,那天,我在医院中拿到一份B超报告,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宫内孕。当时我浑身冰凉。不知不觉中,种子已经成长为一颗豌豆了。但是,我们是不能接受上天这份礼物的,因为我们没有福气拥有这个天使(详细内容

现在各个部门对青春期性教育和青少年艾滋病教育基本都不再持异议,但是对在校园发放避孕物必不品还有不少非议,认为这是变相鼓励学生性行为。青少年早熟的现实之下,要避免大学宿舍的“产房悲剧”,需要既动口(比如进行性教育),又动手(比如发放避孕用品)。此外,健全个人隐私得到充分保护的流产程序也可少。

在这次事件中值得肯定的校方,除了具有观念多元化、管理人性化的理念更新,还展现出难得的“慈母形象”,学校老师轮流陪伴,一位主任还拿出了自己的献血卡帮助那名女大学生输血。遗憾的是,当事人似乎事先没有预计到主管部门的这一转变,采取了躲避战术,以至于在宿舍产下婴儿。

更为痛惜的是,未能得到医疗保障的婴儿很快便失去了生命。此前大多数教育管理部门都是以“严父形象”而著称,有的甚至堪称“粗暴的父亲”,习惯于使用威慑性手段,比如对学生行为进行录像监控等等。

从理想状态来说,主管部门和学生之间最好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从“严父形象”到“慈母形象”的转变,有望更新青少年性教育的话语方式,因为一个板着面孔的“严父”更喜欢以恐吓的方式告诉青少年性有多么可怕,他们进行的不是性教育,而是“性恐怖教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