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教育动态>>热点推荐>>文章内容
浅谈小学生朗读训练
发布时间:2005-12-2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佚名

  小学生处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初级阶段,由于知识面窄,识字量有限,朗读训练较之中、高年级更为困难,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首先要正确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要求流利地读。再从流利地读到有感情地读,因此,抓好一年级朗读训练,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首先,要突出一个“准”字,扎扎实实地打好朗读基础。培育认真读书的习惯,首先得从“读准”抓起。所谓“准”,就是要求学生音准,不任意添字掉字,特别注意不可拖长尾韵。为了真正做到读准,一定的齐读是必要的,但更应注意学生的独立朗读培养,反复训练,力争做到“字字咬真、字字咬准”。从严要求,持之以恒,为今后提高朗读能力打好基础。

  其次,要抓好“标点、句子结构、关键词语”三个环节,注意朗读的节奏与重音。在读准的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看标点的习惯。根据标点的不同作用,读出合理的停顿。这就必须指点学生分清每一句话的标点,掌握好停顿。逐步地让学生建立起初步句子概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每句话总可以分为若干短语,它们之间又可读出短暂的停顿,这就是所谓读的节奏,如“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一句,教师可以设问:1、小白兔干什么?2、在什么地方?3、怎样割草?就可以引出几个部分,读出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找关键词语,指导学生读出逻辑重音,如“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在这句话里,“很深”、“还”、“紧张”是关键词语,表达句子的内容重点,突出了周总理忘我工作精神,因此,要用重音读出来。

  第三、通过启发想象,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准文章的语调,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朗读质量,就必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是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为前提。低年级学生理解事物较为直观,抽象思维较弱,但是可以借助图画,通过启发学生清晰的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节和形象,让学生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读出自然的合适的语调。如读《我们的老师》一课,教师可以抓住“一双双眼睛望着老师”、“每个同学都十分专心地听着”这两句,让学生想象同学们听课的神态及心理活动,体会文章中表达热爱老师、歌颂老师的思想感情,最后能正确地读出:“老师啊,您真是我们的好老师!”一句的语调来,达到感情的自然流露。

  总之,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朗读习惯入手,扎扎实实地加强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低年级朗读水平的必要条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