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今天的学生来“亲身体验”逝去的历史是很困难的一件事。然而,在华师大一附初中,课间你能听到同学们这样的感叹,“假设我身处在李冰的年代,说不定他还会请我做助理呢。”“我也能体会阿基米德在浴缸中的所思所想了。”原来是学校新开设的体验式历史课所引起的热烈反响。
这是学校的袁思史老师自编教材执教的历史拓展课——“因水而兴”,体验和创新成了这堂课的两大亮点。课堂上,学生仿佛回到两千多年前,大家都设身处地来推断历史事件发展的逻辑轨迹。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学生们调动了多种形象思维活动,人人争当李冰,各抒己见,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激活,教学效果自不待言。为了进一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课堂上还播放了科教片《都江堰》中的片段,通过影视的特技手法,将都江堰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具体而又形象地演示出来。第二个体验活动更精彩。教师设计了一个“玩水”的游戏,把阿基米德在浴缸中一浮一沉的过程,用易拉罐在水漕中再现了出来(分别把完好的、变形的、敲扁的三个易拉罐扔进水中观察其变化)。老师在学生试图寻找解决疑问的办法后,再启发同学要像阿基米德那样“勤于思考”,去创新和发现真理。
这种体验式的拓展课程既为同学提供了探究学习的平台,扩大学习视野,也点缀、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因而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