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今秋高中课改给学生评价制度也带来了新变化。记者昨日从南京一中获悉,该校今年寒假将对高中学生的期终评语尝试改革,新的评语力求过程性评价,也更加具体直观。
据南京一中学生处负责人介绍,学生评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3次演变。
最初的学生评语称之为操行评语,它以社会要求为标尺,侧重学生道德行为的评定,诸如“上课认真听讲、关心集体”等字眼显得内容宽泛、形式单调;上世纪90年代一中实行的是导师寄语,虽然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导师制的精神,在学生个体发展、赏识教育方面有所改进,但仍然显得不具体,不能针对性地给出准确评价。谈到评语不具体的危害,一位教育人士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因为偷窃行为受到处理,当单位领导责怪该学生的中学老师没有将学生缺点写到评语中时,中学老师拿出自己的评语振振有词地说:“我不是写了该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吗?”
据了解,为了解决学生评语不具体的痼疾,南京一中本学期尝试对学生综合评价,评语在结合新加坡等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与当前课改强调过程的特点相结合,着重评语的记录功能,体现科学人文的思想,用具体材料和生动事例小中见大地将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