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初中科学课开设已经一年多了,但是部分家长、教师对其不理解,仍“留恋”传统的课程模式。在昨天举行的武汉市科学课教研展示课上,该市科学课教研员胡学军建议,科学课教与学应做到三大转变:
首先,学生要有更多自主权。据了解,科学课以操作、实践为主,课堂应该生动活泼,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由讨论,自由探索,以利于课堂充满“自行探究”的活力。
其次,“严师”不妨变为“导游”。在科学课上,教师如果强求一律,往往会压抑学生智慧火花的产生。因此,教师的角色不妨变为“导游”或“引路人”,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唤起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最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既是科学认识的起点,又是终点。只有当学生能主动地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多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的时候,才真正地意味着学生自主探究的开始。
胡老师还认为,家长和孩子不要将科学课程深奥化。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家长要学会做聆听者,孩子上完科学课,回家和家长谈起有趣的故事或感受,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或共同查找资料,以加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