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所小学学生小雨所在的班级是小班,学生们单人单座,没有同桌。小雨的母亲,一名初中教师担忧地说,没有同桌的童年,是否是残缺和遗憾的?
小雨今年读小学三年级。因为家庭搬迁,从青山转到汉口一小学读小班,全班30名学生。小雨母亲担心,没有了同桌,“三八线”等自己童年的美好回忆也就都没有了,小孩子可能会更加孤独。
据此,记者调查了5所小学的小班(或七对七的班)。其中,有两所学校的情况和小雨所处环境一样,学生们都单人单座。另外三所学校的学生座位分别是“U”型排列、“品”字式和传统的两人同桌。
小雅自上学起就没有过同桌。当记者问她想不想有同桌时,11岁的她回答,有时上课想说话,旁边一个人都没有,扭头去和后面的同学说又容易被老师发现,所以这时特别想有个同桌。但是,有时又觉得一个人坐蛮好,没人打扰。
江岸区鄱阳街小学分校是武汉市首批小班化教学实验学校。该校教科所主任张亮称,小班化并不是简单的单人单座,事实上桌椅的摆放,既可以单独成行,也可以快速合并成小组。比如“U”型排列,教师就可根据课程的不同需要,让学生组合成两人小组或四人小组,甚至是六人小组。
那么,没有同桌会不会让孩子感觉孤独,缺失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课?张亮老师认为,这取决于学校开设的小班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例如在形式上,课桌的设计要考虑到孩子交流的需要,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合作模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