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05年京津沪渝德育研讨会在长宁区举行,来自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的中小学教师、专家对四个城市的中小学生德育现状进行调查,并开展等系列研讨会。本次小学生思想道德调查选取小学四、五年级学生为思想德育的调查对象,抽样学生共3188人。
与长辈交流情况
经常和父母、长辈经常聊天(谈话)的比例为61%,较少聊天的比例为24%,偶尔聊天的比例为10%,几乎不聊天的比例为5%。
针对“儿童的某些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认为受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比例为46%,认为本人不重视培养的比例为25%,认为缺少良好的文化环境的比例为24%,认为学校、少先队缺少教育的比例仅为5%。
参与家务劳动状况
小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看法:有意义,有兴趣的比例为67%;有意义,无兴趣的比例为19%;没意义,没兴趣的比例为7%;认为“家务劳动傻傻的”比例为7%。每天参与家务劳动5分钟的学生比例为9%,参与家务劳动10分钟的学生比例为34%,参与家务劳动半小时的学生比例为36%,从来不做家务的学生比例为11%。
由上述调查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影响极大。大多数家庭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特别是能给孩子提供较为独立的生活空间,为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及条件较好,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极为关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愿意与父母、长辈沟通,因而父母、长辈对孩子有较大的影响力,绝不能忽视成年人,特别是家长的影响作用;最后,学生对参与家务劳动的认同感要远远低于参与度,存在着知行不统一的问题。
希望老师注意形象
对于老师是否带着微笑上课,47%的学生选择“经常微笑”,38%的学生选择“偶尔微笑”,8%的学生选择“从不微笑”,7%的学生选择“总板着脸”。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要注意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发挥自身角色的优势,把教育的影响力作用于每一个学生。
积极采取同伴教育
45%的学生选择最喜欢和同学或其他人说心里话,33%的学生选择和家长说心里话,13%的学生选择和老师说心里话,9%的学生选择和辅导员说心里话。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因势利导,积极开展同伴间的“互助教育”,把教育落到实处。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
调查发现,小学生较为喜欢看卡通电视片,喜欢阅读小说类、科技类、童话和漫画类书籍或报刊,这是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的。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多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效益,寓教育于趣味之中,以趣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