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教育动态>>热点推荐>>文章内容
学生高消费:再富不能富孩子
发布时间:2005-11-1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佚名
核心提示

  穿要穿名牌,喝要喝饮料,零食当饭吃,随身带手机……时下,这种中小学生比家里的老子还敢花钱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稀罕。

  有的中小学生一天仅零花钱就得十几元,而这还不是他们花大钱的地方,真正需要花钱的地方是:同学过生日,免不了要“表示表示”;好友时常要轮流做东聚一聚,隔段时间就得去饭店“潇洒”一顿……一些沉溺于玩电子游戏、泡网吧、打台球,或是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抽烟喝酒的中小学生,花销更大……未成年人高消费现象的蔓延之势,使潜藏着的未成年人成长中的忧患浮出水面,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教育、家庭等诸多问题,正在引起社会各方关注。

  中小学生高消费现象堪忧

  餐馆里的“赛酒会”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记者在我市酒厂路一家餐馆吃饭时注意到邻桌有六名十四五岁初中生模样的男孩在喝酒,桌上放着两个空的白酒瓶,其中一个瘦瘦的男孩的脸已经红得像关公似的,可他们还在猜拳赛酒。一个胖胖的男孩还醉醺醺地对老板喊道:“老板,来一瓶酒!”另一男孩则给同桌的几位每人发了一支烟,熟练地点燃后,几个人一边吞云吐雾,一边不时斟酒豪饮。

  餐馆老板告诉记者,每到周末,总有不少中学生结伴而来,别看年龄不大,可开怀畅饮的豪爽劲儿一点儿也不亚于大人,几乎每次都有喝“高”的。

  记者一直坐在旁边观察,几个学生酒兴很盛,分班对喝,而且用了“猜有无”、“老虎杠子”、“扑克牌”等几种赛酒方法。不大一会儿,他们又喝下了一斤白酒。记者看着实在担心,就上前劝他们回去,老板也跟着劝。估计是几个男孩喝得差不多尽兴了,最后,他们结了一百多元的酒菜钱,摇摇晃晃地回家了。

学生高消费:再富不能富孩子
游戏中,学生们大把花钱的同时也在挥霍着青春。

  五花八门的高消费

  “我十三岁的儿子过生日,邀同学去饭店,摆了三桌,一下子花去几百元钱。我吵了他几句,他却理直气壮地说,他同学有的过生日时花了上千元呢!”在市运输公司上班的李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针对李女士反映的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中大多数家长认为,现在孩子高消费主要是在吃、喝、穿、戴、玩上花钱。一位孩子在市前进小学上学的学生家长对记者说,他的女儿今年才九岁,虽然年龄尚小,却早已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每隔几天就要闹着家人带她去“德克士”、“佳佳基”吃快餐,而且每次吃饱后,回家时还要拎回一大包汉堡包、鸡米花等当“备用粮”。每次带女儿去这些地方消费,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

  在市纱厂工作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上初三的女儿经常给家里要钱买衣服,一般的还不行,非得要“真维斯”、“李宁”等名牌。她说要不和同学比起来太丢人,大家会耻笑她的。刘女士说,她和爱人都是上班族,靠工资吃饭,每月根本节余不了多少钱,可女儿的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和家人怄气,不吃饭。刘女士两口子整天为这事心烦。

  伟华(化名)是市实验中学的一个十四岁的男生,经常在周末带好友下馆子;同学过生日,他一送就是几十元的高级相册等纪念品;他还常用自己的手机和同学电话聊天……老师批评他时,他辩解道:“这叫超前消费买潇洒!”伟华每月的消费有几百元,花钱数目上去了,学习却一落千丈。

  与这几位学生相似,一些中学生的零花钱不是用于买书、订报,而是不加选择地花在打电子游戏、上网聊天、打台球、进公话超市、买地摊书籍上。

学生高消费:再富不能富孩子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在我们身边已经屡见不鲜,但手机对他们真的必需吗?

  家长的观点不尽相同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家长对于中小学生高消费的现象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担心勤俭节约的美德在这一代孩子中消失,盲目高消费会害了他们这一代,希望奢靡消费之风不要在校园里潜滋暗长;另一种则认为他们这一代受够了苦,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下一代再受苦了。而且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在孩子身上多花点钱也未尝不可,一些领域内的消费也能让消费本身教会孩子书本上没有的、以后走上社会又必须掌握的东西,做父母的可以接受。

  学生消费需正确引导

  针对一些中小学生高消费现象,商丘师院的一位姓梁的老师说,当前学生高消费、“玩阔”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些学生家长为了庆祝子女的一些小成绩,经常带着孩子到服装店买一些价格不菲的名牌衣服,或者邀请多个朋友到饭店庆祝。更有一些家长领着孩子拍高档“儿童写真”,让孩子体验一下当“明星”的滋味。然而,当一回所谓的“明星”,家长们又要花去几百元人民币。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攀比心理往往是造成学生高消费的直接原因。大多数家长认为,现在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如果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就有一种对不住孩子的心理,宁可大人省吃俭用也绝不能委屈了孩子。一些家长还用金钱、礼品等刺激孩子努力学习,所以孩子就觉得做人就应该像这些大人们一样,有钱就是面子,花钱就是潇洒。

  此外,对学生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无疑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消费教育不应着眼于让学生少花钱,而应着眼于让学生会花钱,该花的不应吝啬,不该花的绝不浪费,要通过消费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世界观。

  此外,学生阶段特别是中小学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分辨能力较弱、模仿能力较强的时期。中小学生很难对“金钱”作出正确判断,极易不由自主地卷进金钱的漩涡里,日渐增长惰性和享乐心理。因此,家长应谨慎地往孩子的口袋里放钱,餐饮、娱乐等营业场所也应小心地从孩子们手里接钱,让孩子远离金钱制造的迷雾,健康成长。

  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会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的同时,若给予过多的物质诱惑,对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很不利。老师更要提高认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教育引导学生在科学理财中健康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