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才念初中预备班,但是完成每天的作业起码要两三个小时,完全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为了让他可以有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国际象棋,我无奈之下只能‘替子作业’。”晨报记者日前接到一些家长打来的电话,言语中满是无奈之情。她们希望借晨报一角探讨一下,在支持孩子培养兴趣的同时,如何去调解孩子身上的学业负担。
【每天40分钟的兴趣时间都难保证】
吴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孩子从小就对国际象棋非常热衷,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她的态度是全力支持并且不作强制要求。去年,孩子即将进入中学学习,吴女士没有像其他的家长那样四处托人想办法将孩子弄进名校,因为她希望孩子可以在相对学业压力不大的普通学校学习,同时有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个快乐的中学生。
但是,吴女士很快就发现这只是她一厢情愿的想法,虽然刚刚进入初中,但是孩子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按照课程表,最后一节课应该是自修课,但是基本上每天都被各科老师占据。孩子回到家吃好晚饭就6点多了,马不停蹄地开始做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没有个两三小时根本完不成。
每天晚上9点多,孩子才能开始钻研心爱的国际象棋。国际象棋指导老师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每天摆弄国际象棋的时间不要超过40分钟,达到基本要求就可以。但即使这样,孩子每天还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蒋女士的孩子在一所以数学见长的小学。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刚进入这所小学念书,每天的数学作业是各学科当中最多的。原则上一年级学生基本不留书面作业,但因为学校是数学特色学校,不仅数学学科有超前教学的倾向,每天还会安排一定量的口算作业,20道一组的口算题,孩子需要完成10至15组。而这些口算题目的操练,每天花去孩子的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无奈之下家长"捉刀"替子作业】
在这种情况下,吴女士主动承担了孩子的副科作业,一些简单的抄写作业她也全部代劳。以数学学科为例,新知识点的内容必须独立完成,但对于一些重复的简单计算,她就主动代劳。语文的作文她会让孩子写好草稿,誊写的工作由她来做。
不过吴女士也明白这种做法不对,她向记者坦言:长此以往,她怕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反而害了孩子。可是她真的不想看到孩子成为一台只会学习的"机器",她希望孩子可以自由快乐地成长。
蒋女士也选择了与吴女士相同的方式。看着每天类似的口算训练,蒋女士不再每天操练孩子的口算能力,只是挑选一些其余直接在家长意见栏上填上"已阅"。
专家意见
家长做法值得商榷
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家长的"护犊"心态似乎可以理解,但是从做法上来说无疑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据他了解,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存在作业负担如此重的情况,家长可以考虑转学或者用其他方式来缓解孩子的学业压力,或者和学校老师磋商,让校方了解家长的心态与想法,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自由发展的健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