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教育动态>>热点推荐>>文章内容
2005年中国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05-10-2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佚名

    2005年9月,为了解当代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甘肃和河南6个省(市)进行了“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2420份,其中小学生问卷720份,中学生问卷1200份,职高生问卷500份。 调查对象涉及小学四、五、六年级,初中一、二、三年级,高中二、三年级,职业高中二、三年级的学生,共学校60所,其中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各30所。

  调查发现,近年来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数中小学生能够认同当前的学习及生活状况。他们对课堂教学和教师的基本素质、对父母的家庭教育基本认同,对职业教育、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也给予了较高认同。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因素,中小学生的心愿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还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发展目标单一、缺乏实践体验、学历期望及职业期望与现实差别大、对考试及成绩排名等心情矛盾、对父母和教师有更高要求、对未来生活有较多担忧等。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和父母素质,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内课外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拓宽成才渠道,给中小学生多方面的成才评价标准,为他们提供有益的成长环境,成为成年人刻不容缓的责任。

  新闻稿一:

  多数中小学生认同目前的课堂教学形式,但有近四成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要求认真听讲多于积极思考

  调查显示,多数中小学生认同目前的课堂教学形式。其中,58.9%的中小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大量重复课本内容;52.8%的中小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大部分是灵活多样的;56.9%的中小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大部分内容既能传授知识,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认为教学内容大部分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事例来加强同学对知识的理解的占76.0%。88.7%的中小学生认为老师鼓励取得进步的学生;有84.3 %的教师对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老师给予提示和鼓励;有79.6%的中小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老师经常或有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80.3%的中小学生表示自己很喜欢在课堂上参加小组讨论;另外还有82.6%的中小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老师经常或有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而且有78.1%的中小学生认为教师都能够允许学生们在课堂上与自己意见不一致。

  调查还显示,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减。其中,34.1%的中小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是在重复课本内容;有39.0%的中小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要求过于片面,自己在课堂上只被要求认真听讲,而很少被要求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踊跃参与。在教学形式上,也有41.1%的中小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多样;有34.6%的中小学生认为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而且,上述几个方面的年级差异也较为明显。在小学里,教师被学生认为能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占66.6%,而在中学里,则仅有44.5%。尤其在中学阶段,随着年级不断增高,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也在递减,认为教师们讲课重复课本的比例、仅仅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比例越来越高,认为教师上课形式不够灵活、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比例越来越低。初二学生认为老师上课形式灵活多样者为61.1%,而到了初三,仅有28.2%的学生认为老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62.2%的初二学生认为老师能够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高三学生中仅有29.5%这样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迫于升学压力,教师们在教学中越来越束手束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要求越来越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