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改后,课堂很热闹,也很有趣,但是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上下来,孩子们对自己学到了什么总觉得没有底……昨日,硚口区太平洋小学举行小学语文课改研讨会。在会上,老师们对怎样吃透新课改的精神,不让自己迷失在花哨的形式里进行了反思。
鼓励孩子,但不能缺乏适当引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现在夸奖学生十分普遍,如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伟大了”之类的话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简单的问题,也给予“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鼓励教育,可实际上缺乏指导性的表扬,学生们都听腻了,也难起到激励作用。
“表扬不能让孩子迷失‘最佳答案’1语文特级教师杨国珍认为,新课改鼓励孩子自主思考,不等于老师不作引导,教育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倡合作,但不能缺乏独立思考
新课改后,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变了,一看就明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合作学习,但是也有误区,“孩子们更乐于参加热闹的合作,少了冷静的自我思考”,研讨会上,老师们已看到了一味强调小组合作的弊端。
“合作不能让孩子们回避独立思考”,杨国珍老师介绍,让孩子们独立学习的课堂“留白”,过去被认为是“冷潮,现在渐渐得到了重视。
网络文学不能替代传统
新课标规定,小学中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40万字,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一些老师透露,不少孩子把时间都用在看网络文学上了,以至于交上来的作文成了网络作品的克隆版,里面都是网络语言和看不懂的符号。
“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老师和家长要作适当的引导。”太平洋小学汪老师指出,网络文学直白易懂、朗朗上口,孩子易于接受,但也有不少弊端,如语言缺乏规范性,不如传统的诗歌、神话故事、对联等语言精练。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