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泽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遵循教科研工作的客观规律,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上级及学校工作计划,密切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灵活、有度、扎实地开展好各项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全面把握“科研兴校”的内涵,努力引导教师确立人人都是研究者的理念。下面从以下几方面来简要总结本学期的主要工作。
(一)校本研修工作。
校本研修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学期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继续遵循“高质量、低投入,全员参与、全面提高”的原则,充分挖掘校内的优质资源,对当前教育发展和教师工作实践中的热点、疑点问题进行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培训工作。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健全了学习制度,对教师理论学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自学、集体交流为主要形式,提倡自我反思、自我提高。采用“主题学习”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主题和学习材料,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教研组(课题组)交流研讨。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逐步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2、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活动是教研工作的主载体,课堂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本学期我校结合学校和老师的实际情况,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同备同上一节课、几位老师循环上一篇课文的不同课时等教研活动。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主要承担人都作了科学的研究和周密的安排,以保证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全体教师从活动中真正尝到甜头、收到实惠、得到提高。本学期,嘉泽中心小学、成章小学、金坛河头小学三校教学联谊活动本学期在我校举行,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使全体教师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提高,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真正使学校成为研究中心、教室成为研究室、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育科研工作时刻都在我们身边。
3、“走出去、请进来”
继续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搭设舞台、提供平台。本学期,共有数十人次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二)课题研究工作。
1、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我校目前共承担了两个课题研究任务,区级课题《生活化课堂的研究》和电教课题《校本课程电子化与应用的研究》。围绕课题做好期初制订计划、期间开展活动、期末撰写总结等系列工作。坚持以课题带动课改,以课题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以课题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要求各课题组成员按工作计划合理分工,落实研究任务,定期举行集体研究活动,撰写研究心得和研究个案。同时重视做好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并严格按照《嘉泽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考核细则》做好考核工作。
2、认真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我们认真学习了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规划指南,组建课题组并召开会议开始选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地的资源优势,我们确定了《开发花木文化资源,加强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作我校的“十一五”课题,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资料查找,撰写课题方案于11月中旬完成了课题申报,被确认为常州市级备案课题。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教师参加论文评比活动。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撰写一篇有质量的课题论文、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期末上交教科室。刘红梅等四位老师的论文获省二等奖,刘亚莲等九位老师的论文获省三等奖,邓红霞老师的教育随笔发表于《常州晚报》,王英老师的论文发表于《常州教育报》,黄小青老师的论文发表于《武进日报》。共有32篇论文参加武进区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周燕老师的论文被区教研室向常州市推荐。
“耐得冷板凳,付出热心肠”,教育科研本身就是需要沉潜和刻苦的工作,在新学期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克难求进,努力开创嘉泽中心小学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