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课题设计)
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 秦娟
一、研究背景
1、基于素质教育对未来社会人才的要求
新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合格人才?许多国家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对现行教育制度反思的基础上,得出的共识是:只有德智体诸全面发展的人才,才称得上合格人才。现代化的合格人才必须具有科学的价值观念、全新的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及健康的心理素质、科学的生活态度及较强的实践能力等。所有这些素质的养成教育,如果离开了生活,亦便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2、基于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此,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建国以来第八次课程教育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鲜明的方向,其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生活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生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3、基于对当今课堂教学的反思
反思当今的课堂教学,虽然教师尝试着采取多种形式,运用电教媒体组织教学,但课堂教学依然以课本为本,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还存在着脱节现象,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相脱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主体性,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会让我们更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使教学与社会,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是课堂成为真正生活化的课堂。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根据学校主课题《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确定了《小学综合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这一子课题。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构建开放的综合课课堂教学格局。首先做到校园环境、班级氛围富有创造性、人文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课堂教学洋溢和谐民主的氛围,闪动学生智慧的火花。
2、通过研究使教师懂得准确地把握教学契机,挖掘丰富的生活资源,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通过研究加强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通过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挖掘与学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要素,引导学生对知识经验积累、验证、巩固、应用,从而不断拓展自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三、研究内容
1、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
我校地处具有丰厚花木文化的花木之乡,花木的繁育、栽培、加工、销售已经形成了管理科学化、品种多样化、产销联合化、规划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花木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文化。让学生从小认识花木、研究花木,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个性潜能的张扬。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接触的事物比较熟悉时,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自学地学习它、研究它,而且能持之以恒地研究下去。正是由于许多学生从小就认识花木,绝大多数学生对花木很感兴趣,这就为学校开发《花木文化》校本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利用花木文化,丰富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建设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硬环境建设,如学校高雅的教学楼,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赏心悦目的绿化等;二是软环境建设,如墙面、楼廊、橱窗的环境布置,班级文化、组室文化的开展,制度文化的构建,学校文化活动等。
(2)利用花木文化,落实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强调的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选择性,强调的是学生自发、自觉、自然地参与其中。课程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人文化和文明化,即通过课程实施使学生获得自我提高,使学生作为现代人的文化程度和作为信息社会成员的文化含量获得自我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首先以“学科渗透”研究为中心,研究环境教育与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教学的整合。其次以“校本课程”研究为中心,研究适合于我校的环境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接着再以“综合实践”研究为中心,研究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内容、形式。最后以“绿色课堂”研究为中心,(a)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显性学习环境,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b)尊重学生学习体验,让学生人格得到进一步完善。(c)它是一种充满生命,个性张扬,学生积极向上,智慧火花碰撞的、灵动的课堂。
(3)利用花木文化,文明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指学生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大队部,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行为”,如:“绿色在行动”、“绿色班级的创建”、“绿色家庭的创建”及科普节等。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改后形成的新型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学生的经验源自他们的生活,学生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他们的生活。所以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社区,组织学生开展采访、考察、环保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使学生形成为社区服务的意识,树立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还可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3、生活化的艺术教育。
生活就是教育,我们应在生活里找教育,更应为生活而教育。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的教学也同样离不开生活。教师应努力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将生活中的艺术的、道德的、情感的重要内容拓展到课堂学习中来。把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知识运用的成功与快乐。
四、研究方法
资料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4月)制定研究方案,建立课题组,并组织成员加强学习,启动课题。
研究阶段(2007年5月~2009年7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全面实施:调查、研究、制订《花木文化》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等。
总结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全面总结,课题组教师收集、整理课题材料,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六、研究组织及分工
组长:秦娟 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组员:黄小青 周琴妹 王英 配合组织研究、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