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图书馆>>入馆指南>>读者指南>>文章内容
北京与书店——读《北京书店印象》
发布时间:2016-09-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北京与书店——读《北京书店印象》  

                                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    汤玉清  

“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他们玩耍的乐趣;它也不包含诗歌之美和我们婚姻的力量、公共争论的智慧以及官员的正直。它既不衡量我们的敏锐,也不衡量我们的勇气;既不衡量我们的智慧,也不衡量我们的学识;既不衡量我们的怜悯之情,也不衡量我们对国家的忠诚。”  

以上这段话出自罗伯特·肯尼迪的演讲,转自读易洞书店创办人邱小石的行文,也来自一本讲述北京书店的自我与风骨的书,《北京书店印象》。  

此书分为三个板块。首先是N家北京特色书店的图片与信仰,图片三两张,量少而精美,几句短小而精悍的文字则标榜着书店的存在之义。譬如雨枫书馆,是“我是雨中枫林驿站/我的存在,只为/目送你/再次远行的身影”,譬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是“让一盏灯点亮一座城市”。其次是13位读者(当然不乏沈昌文这样的名家)的“我与北京书店二三事”专辑,既有讲述买书趣事的,也有追忆北京书店兴衰历史的。再者就是书店店长专访篇,不乏单向街、万圣书园、豆瓣书店这些我辈耳熟能详的书店。  

开书店需要勇气,在北京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开书店更需要勇气。可喜的是,北京有一大群有理想、有信念、有执行力的人,不仅把书店开了出来,还开出了品格。在北京读过书的,大抵都会知道单向街、豆瓣书店、万圣书院、三联书店、涵芬楼、三味书屋、第三极吧,更有甚者,还在某家书店里参加过某作家的新书签售,听过心仪已久的教授做的讲座,那种感觉,实在好极了。  

与其说,北京要感谢那些风格迥异、独树一帜的独立书店,倒不如说,独立书店要感谢北京,得天独厚的高校资源、源远流长的古城积淀、海纳百川的胸襟气魄才是独立书店在繁华喧嚣的帝都扎根立足的基石。  

开书店毕竟是一种商业行为,盈利未必是每位店主追求的目标,却是书店永续存在的客观要素。即便是诚品书店,倘若没有雄厚的财力作为后盾,仅凭吴清友的一腔热血是无以承受长达十五年之久的亏损。更何况,吴清友也不会放任诚品书店亏损下去。在诚品书店形成品牌效应之后,吴清友采取了一些举措,变营销模式,变盈利手段,让诚品书店扭亏为盈,不再成为烧钱的大坑。  

和诚品书店相比,北京的书店气质更加庞杂一些,多多少少反映了店主的个人品味和人生追求。从书店的书籍可以看出,从书店对书的分类可以看出,从书店的空间布置可以看出,从书店举办的读书沙龙、新书签售、作家对话可以看出,从店主对书店的定位也可以看出。这和北京兼容并包的城市性格很有关系。  

至于你,一个个体,适合哪家书店。老实说,和书店的相遇与相知,是一件非常考验缘分的事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