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生>>作品观园>>精品作文>>五六年级>>文章内容
三吴桥畔话苍桑
发布时间:2006-03-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未知

三吴桥畔话苍桑

 

在我们学校园里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小桥,名叫“三吴桥”。每天我们到教室上课、去操场活动都要从桥上走过。

这座桥为什么起名“三吴桥”呢?我们听了老师的介绍才知道是为了纪念嘉泽小学历史上三位姓吴的老师——吴锦棠、吴元、吴才。

一九二五年,二十出头的吴锦棠、吴元、吴才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在家乡新建小学,并聘请共产党员缪青裳等优秀教师来校任教,学校朝气蓬勃,吸引了周边许多青少年就读,声誉日隆。为满足嘉泽地区学生求学需要,一九二九年,吴锦棠先生卖掉祖传土地一百多亩及家中所有金银首饰,创办嘉泽中学。两年后“三吴”先生受地方劣绅陷害,被迫逃往上海。在上海,“三吴”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住所是共青团中央的秘密联络点。抗战爆发后,吴才去了延安,进抗大学习,后来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在成都从事地下工作。解放后,吴才曾担任北京海关关长、国家旅游总局副局长。在抗战、解放战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吴元在上海,吴锦棠在家乡继续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三吴”先生在嘉泽创办学校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他们追求进步、热心教育、造福家乡人民的精神,却影响深远。吴修在哥哥吴才、吴元的影响下,参加新四军,解放后曾任镇江地区文教局长。唐益之在“三吴”先生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曾任新四军政治部秘书、华中银行造币厂厂长,解放后任上海中国人民银行经理等职。二OO四年唐益之先生为缅怀“三吴”先生,报答母校,捐款三万元,资助我校贫困学生。良好校风代代相传,嘉泽小学人才辈出,学校培养了名校长章听福、胡迪、96届武进高考理科状元唐忆等杰出英才。嘉泽镇的领导对教育发展十分重视,于一九八四年移地新建嘉泽小学,一九九九年再次扩建,使得嘉泽小学这所有近九十多年历史的老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站在三吴桥边,回忆嘉泽小学的历史,我们感慨万千,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