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 椋 鸟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5自然段。
3、能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在品位“树林是鸟的乐园”的同时完成语言的内化和积累。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让学生一见钟情(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你们都知道哪些鸟的名字?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了解的鸟,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出发,使课文和学生之间的通道得以打开,在不知不觉中接近课文,为今天的学习建立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2、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一种同学们从未见过的鸟。
板书课题:18 灰椋鸟
3、播放灰椋鸟归林壮观场面的课件,说说观看之后的感受。
4、齐读课题,点明:椋,音liáng;灰椋鸟,鸟类的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
5、灰椋鸟是一种怎样的鸟,中文是怎样描述的?
6、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还感受到什么?
7、结束语:作者原本不怎么喜欢灰椋鸟,但是看了灰椋鸟归林的电视录像后,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看,那灰椋鸟归林的情景到底如何?怎么如此吸引作者呢?
二、品读课文,让学生借物生情(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过渡:我们马上就要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作者一起去瞧一瞧灰椋鸟归林的场面。但是要看得真真切切,同学们还得带三件宝物。第一,你们的眼睛,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你们的耳朵,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你们的心,让你们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2)交流用眼看到的画面,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谈感受。
3)谁来把灰椋鸟多、归林的壮观读出来。
4)练读、指名读、齐读。
5)这是我们看到的,那同学们又听到了什么?指名读:“先回来的鸟……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6)假如你就是一只灰椋鸟,你会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呢?
7)小组内两人做先回的鸟,两人做后回的鸟,准备好后上台表演。
8)询问扮演鸟的同学: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感情练习朗读。
9)小结:此时此刻,我们眼前是排空而至的灰椋鸟,耳畔是活泼欢快的叫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也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让我们再次去感受一番,齐读第四自然段后练习背诵。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引读:夕阳渐渐西沉……却不愿过早的安眠。带上你的眼、耳、心再次融入到鸟群中。
2)自读第五自然段,看谁的小眼睛第一个看到画面,谁的小耳朵第一个听到声音。
3)交流看到了什么?联系文中的重点字词谈。
4)播放鸟儿归林后在树枝间飞来飞去的情景,让学生描述自己还看到了什么。
5)交流听到了什么?
6)播放各种各样的鸟叫声,想象鸟叫声还像什么?用“似……如……”造句。
7)指导感情朗读这部分内容。
8)师引读:“我被这喧闹而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我想此时此刻,不仅仅是作者,我们每个人也一定被感染了,也会像作者一样欢呼起来,会欢呼什么呢?
9)指导背诵。
三、课后延伸,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学习结尾)
1、指名读,思考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把最后一句话改为陈述句。
3、刚才我们看了鸟归林的场面,今天再来看看林场工人的劳动结晶。把描写树林的句子找出来。
A:棕红色的水杉落叶……走在上面软绵绵的
B: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读一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5、师:是啊,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为鸟儿提供这么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又怎会看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得感谢林场工人,但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作者。
6、学了课文,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7、简介作者。
8、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听后,让学生谈谈感受。
9、再次深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作业布置
课文学到这就要结束了,如果让你自己布置一个作业,你会给自己布置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