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思品教研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道德与法制》、《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将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道德与法制》、《品德与社会》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了《道德与法制》的评优课活动,虽然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却在活动中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三年级使用苏教版《道德与法制》,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道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四至六年级使用的是品德与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尤其是对部编版《道德与法制》教材的培训,加强对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这门课程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的师资配备。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德法、思品骨干教师的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上级要部门和学校的要求,今后会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说课、研课、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严格教学常规,将课程落实到实处
本学期将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在德法、品社学科的专课专用、改进备课形式、认真批改作业等方面加强监督与检查,真正将课程落实到实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抓住机遇,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反思与总结,在新的学年里,使我校德法、品社学科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 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各任课教师制定好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级组互相听评课。
十月份:
积极参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二年级上册),认真备好新教材的新课。
十一月份:
一、二、三年级任课老师关于新教材的教学经验交流。
十二月份:
1 教研组活动:王建伟老师上课(时间、内容待定)。
2 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元月份:
1 学期工作总结。
2 写好教学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