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综合实践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区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
二、主要工作:
1.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课程理解和实施能力。
组织学校课程管理人员及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继续认真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如研究性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等理论,积极倡导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断学习各地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经验,及时把握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
2. 强化管理,努力实现课程实施的常态化。
(1)规定每位教师需承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任务,列入考核目标,确保课程的真正落实。
(2)进一步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方式。
(3)认真落实课程的三级计划。学校认真制订好本学期实施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4)每班每学期至少要开展2次有效的短线活动,1次有效的长线活动。要求有班级学期活动计划、主题活动方案、活动过程资料、活动反思、小结等,充分体现系列性、实效性、地方性、趣味性。各个班级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每一个指导教师都要树立资料意识,活动过程资料整理要有系列性,一般包括活动方案、活动过程的详细资料、活动评价小结等。学期末,教师要把活动资料整理装订成册,由学校存档,以待交流检查。
3.落实过程,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⑴每学期3-6年级、7-8年级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选题、策划——活动展开——交流展示——总结评价);不能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成纯粹的课外学习活动,除单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使用的教学时间不应少于24课时,并注意确保用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要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⑵注意解决好活动各个实施阶段中一些关键的具体问题:选择和确定主题、制订活动计划阶段——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活动展开阶段——强调全体学生亲身经历、亲力亲为;汇报交流阶段——强调全员参与、充分交流;活动总结阶段——强调有效反思、合理评价。
⑶进一步优化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根据实践活动各阶段的任务和重点,指导学生充分经历活动过程,提高研究和实践的水平。
⑷重视学生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获取和使用信息、沟通交流、计划与监控、方法选择、资料整理与处理、分析综合、评价反思、操作与实验等方面的能力。
三、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组织学习落实。
2.各班制定班级课程实施计划。(各班任课老师)
4.认真学习《武进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意见》
十月份: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十一月份:
1、认真贯彻执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加强理论学习。
2、组织学生研究性学习获奖成果展示与研讨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组教研活动,执教者:王英华。
4、组织参加常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第一届年会论文交流活动
十二月份: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重点研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2、.组织教师收看、参与江苏省“名师课堂”网络研讨直播活动
一月份:
1、收集汇总本学期各班级所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及成果资料。
2、总结交流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