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教育动态>>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2012-2013第一学期思品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12-09-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红梅

嘉泽中心小学《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执笔:刘红梅  

一、学情分析: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正是知识、能力、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习惯。  

小学五、六年级同学正处于11~13岁的年龄段,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十分迅速的时期,积极的自我意识是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健康、健全人格发展的必要因素。他们也正处于一个渴求同伴的友谊,寻找知心,具有强烈交往需要的年龄,对自己有期待和要求。  

   

二、教材总体分析:  

小学1-2年级思品课采用苏版的《品德与生活》教科书,3-6年级采用苏教版的《品德与社会》教科书。  

两门课程的内容安排都是从某一年龄的儿童在生活中所可能遭遇到的人、事、物以及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烦恼等来进行的。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低年级学生设计的,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是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文化和科学教育的有机整合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所指向的是学生的生活实践。它是将品德、行为规范制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有机融合。  

   

三、教学目的要求  

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人的美好生活,思想品德教育尤其起这样的作用。  

“品德与生活” 和“品德与社会”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  

同时,“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生活实践的课程,从生活出发也必须让它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它在与生活的其它方面不断发生动态联系和作用中真正融入于生活世界,促使学生去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教学方法  

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努力调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儿童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进行活动和互相交流,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 具体方法有创设情境教学方法,模拟某种生活情景,如扮演角色、编故事等,在这种“准生活”的模拟中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发现等教学方法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   

一二年级上册分别有4大单元、各设16课,每单元6-7课时。  

三四年级上册分别有3大单元、各设1213课,每单元7-8课时。  

五六年级上册分别有4大单元、各设1413课,每单元7-8课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