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工作以教研室精神为指导,以教研室工作计划为依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中心。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为抓手,在转变旧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传达区教研室工作精神。
2.大力进行课程、教材和教法的研究。
3.大力加强新课程的培训和学习。采用多种方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组织培训教师。内容:学习课标、分析教材、看光盘、研究课例、互动评课、分析案例等。吃透教材,掌握教法。
4、认真学习《思品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以学科调研指导和教师交流研讨为主要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核心。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1.在组内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学习,鼓励教师撰写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教案,师生共同探索新知发展的过程。
2.规范上课、听课、评课制度,提高听课的量,上课、评课的质。
(三)渗透先进理论,运用现代化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不断开拓教学思路,创造各种条件让教师了解当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动态。
2.充分运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力求教法、学法的不断创新,提高教学效率。
3.平时在组内,加强教学中重点、难点及备课交流。
4.结合信息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使探究性学习在课前得到渗透,课后得到延伸。
5.教学中,进一步反思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平时教学行为之间的差距,优化课堂教学。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集体备课活动
三月份: 1、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
2、集体备课活动
3、观摩相关课例,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四月份 : 1、集体备课活动
2、区品德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五月份: 1、集体备课活动
2、积极准备优课,迎接督导评估
3、 组内听课活动
六月份 :1、集体备课活动
2、总结教学,撰写论文
3、期末复习,迎接区校抽测
2010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