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教育动态>>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07~08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8-11-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jzxxwy

教科研工作总结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继续以学校工作目标为指导,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加大教科研力度,健全制度,落实措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深化本校教科研课题研究,开发特色项目,千方百计为师生的成长、成材架设多元发展“立交桥”。坚持向教科研要质量,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学校形成良性循环的办学态势,为省级优质学校的争创工作作好充分的准备。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本学期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切实提升理论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和交流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深入讨论课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新对策,提高实施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开拓创新。

我校充分发挥教研组长、课题组长的引领导航作用,抓住每一次研究活动的机会,认真组织,定期开展以教改为重点的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和反思能力。

我校于2008429日举行了主题为“让心灵家园丰润起来”的赠书读书启动仪式,向每一位教师赠送了一本教育专著——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郑金洲教授编著的《教育碎思》。我们还定期编印了《生本时代教学设计的着力点》等多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期末前组织教师进行了考查。促进教师每日不间断地读书,“品悟好文章,抒发真感动,享受好时光”,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共同营造书香校园。

二、强化培训,努力提高科研素质。

本学期,我们继续强化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1、配合教导处组织好教师参加上级的通识培训。做到学以致用,及时对课改实验工作进行总结、反思,提炼成功经验,寻求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以加快我校新课程推进的步伐。

2、大力推行校本研究,采取与专家交流、创办论坛、开办博客等方式,进行多层次的教科研交流与研讨。我校于2008520邀请金坛市河头实验小学、武进区成章小学和村前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来校听课指导。教师们精心准备,尽情展示,听课教师悉心指导,耐心点拨,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为我校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次交流活动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性。

200865,区教研室领导一行五人来我校进行为期一天的听课调研。他们先后听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品德与生活等学科的课堂教学,并在课后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了交流,指出优点和不足,使每位任课教师都受益匪浅。本次调研活动,不仅为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最直接的引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2008629,我校为教师们构建了一个交流教育思想、砥砺教育智慧的平台,特邀请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张康桥参加活动,围绕“一堂好课的标准”展开热烈的探讨。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发表了不同的见解:钱志林校长的“好课要平淡悠闲、波澜有惊、曲径通幽”,蒋微云教导的“好课首先必须是真实的”,刘亚莲老师的“好课是一堂学习课”,周琴妹老师的“好课应该是师生共同生成的”,闵小丽老师的“教的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就是好课”等观点得到了大家的共鸣。全体教师畅所欲言,在对话中引领,在碰撞中收获。下午,张康桥校长作了主题为“为什么要做教师?”的专题讲座,介绍了世界教育的各种流派,谈了自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次活动,活跃了学校教育教研的氛围,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3、充分挖掘校内资源,继续发挥骨干教师的排头兵作用,认真组织优秀教师上好观摩课、示范课。我校于第十周举行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示范课。请常州市学科带头人赵伟琴、刘红梅、刘亚莲、周琴妹老师作了专题讲座,与大家一起学术研讨,谈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使广大教师深受启发。

三、优化方式,深化课题研究工作。

1、课题管理制度化。

1)绝大多数课题组成员都自觉做到“五个一”。 每月参加一次集体学习活动;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读好一本教育刊物;每学期撰写一篇课题论文;每学年上一堂课题研究课。

2)严格按照《嘉泽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考核细则》对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进行考核。

2、课题研究日常化,日常工作研究化。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课题研究是主战场。每一位教师要抓住新一轮课题研究的契机,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关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从困惑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提炼课题。

做好学校主课题《开发花木文化资源,加强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方案修订工作,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国本课程建设齐头并进,确保能顺利通过年底的中期评估。继续作好区级课题《小学生活化课堂的研究》和电教课题《“花木文化”校本教材电子化与应用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围绕课题做好期初制订计划、期间开展活动、期末撰写总结等系列工作。坚持以课题带动课改,以课题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以课题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各课题组成员按工作计划合理分工,落实研究任务,定期举行集体研究活动,撰写研究心得和研究个案,同时重视做好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3、校本课程课题化。

校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应的课程论知识、课程理论,特别是有关校本课程的内涵、意义、开发、实施等等。发动全体教师根据学校各种条件、各种资源;研究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需求,同时研究自己,反思自己的知识建构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积极参与开发和实施富有个性化校本课程。并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更具规范化,科学化。把校本教材作为我校的品牌和亮点来建设。

4、资料收集网络化。

本学期,教科室与信息处密切配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加快管理网站建设,通过培训促使广大教师掌握不同程度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研究教育现象,高效地服务教育教学研究。

5、研究成果普及化

认真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论文竞赛,积极帮助教师向有关刊物或教育专业委员会推荐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对外推广教科研成果。本学期,共有18篇论文参加武进区“教海探航”论文评比,24篇论文参加江苏省“2008年课改优秀论文评比活动”。还有多篇论文准备参加江苏省“教海探航”和“语、数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四、存在问题。

1、由于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对教师教科研工作的指导力度不够。

2、工作基本按部就班进行,缺乏创新举措。

 

                                         2008.6.3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