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教育动态>>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让语文学习内容富有生活气息
发布时间:2007-04-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小草

让语文学习内容富有生活气息

嘉泽中心小学   周琴妹

现行的语文教材,教材内容同学生生活脱节的现象较多,但我们坚持不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是无意义学习的观点,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教育因素,寻找教材与生活的联络点,使学习的内容富有生活气息,归纳后,主要有下面几种实践模式:

    ①添加——引入生活

    生活即教材,生活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有机地引入生活情景,既可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又可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在各种场合中采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学生听说能力也提出了要求。但按传统的教学,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真正地落实,特别是在中高年级,学生听说训练甚少,一学期只有4次内容的安排,且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低年级的听说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看图说话,生活情景会话相当薄弱。对此语文教师采用添加的方法,引入生活情景会话。如低年级添加的内容:《妈妈,我去上学了》、《客人来了》、《说说我的家》等;中年级添加《请你帮我解难题》、《说说我的名字》、《趣说我们的属相》等;高年级安排:《外地朋友,我来给你作导游》、《美丽的商城》等。生活情景会话,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使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学会在各种交际场合采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②还原——体验生活

    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解读,主要依赖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越是丰富,对文字的理解越透彻。书本上的许多知识,教师光凭自己解说,效果不会好,如果难恰当地与生活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把书本知识还原成生活情景,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位语言老师在教学“拣”与“捡”字时,是这样处理的:

    把一些粉笔倒在桌上,对学生说:“请你拣一支你喜欢的粉笔。”然后又指着一支白粉笔说:“请你把这支粉笔捡起来。”接着老师问学生:“这两个jian的动作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前一个要挑选一下,后一个不需挑选。”师说:“对,‘拣’字含有挑选的意思,而‘捡’没这种含义。请大家分别用这两个jian说个句子。”学生通过动作还原理解了意思,能很准确地运用这两个词了。

    语文阅读课中,有很多词语的理解,都可用上还原法。又如一位老师让二个级的学生理解“布告”一词,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到大街小巷的布告检疫站收集各类布告,回校让学生交流。结果布告内容丰富多彩,有租房的,有买卖各种房屋、土地及各类商品的,有招工、招标的等等,学生不但理解了“布告”的词义,还丰富了课余生活,学到了不少课外知识,有的学生竟学着帮父母写广告。

    学习了《秋游》后,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农民繁忙的秋收情景,听听大雁南飞的歌声……学了《月亮湾》后让学生看看家乡的小河,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像这样,对书本上的知识,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到生活中体验,让学生感受受到所学知识都是生活中,切切实实能感受到的,会学得开心、有趣。

    ③演练——虚拟生活

    就现在的课堂教学来说,学校、教室是学习的主要场所。然而,“小课堂、大社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表现在小课堂中,教师有必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小课堂中得到一个社会人所必须的各种素质。课堂演练,这种虚拟的生活显得十分重要。

    语文学科,许多文章都可创设演练情景,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感兴趣的学习方法。学习《狼和小羊》,让学生演狼和小羊的故事;学习《公孙仪拒收礼物》,让学生演演公孙仪,体会体会当清官的高尚;学习《哪吒闹海》,让学生扮演智勇双全的哪吒。每次表演,学生都会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语文课上,教师让学生自导自演课本剧,在这样一种虚拟的生活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素质得到了提高。

    ④实践——服务生活

    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特别是小学生,学到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得到运用,很有必要性。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运用的途径。这在说话课上,可以充分运用,如介绍我家的住址,欢迎同学到家做客,培养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又如开设说话栏目“请你帮帮我”。因为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定会碰到许多疑难问题,课堂,既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也可以是学生生活排忧解难的地方。解决生活中的疑难,则是说话课一种很好的内容,因为学生都有很强的帮助欲望,他们以“能助人者”为荣。“请你帮帮我”,就是一种由一名学生摆出一个他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提出“请你帮帮我”的请求,最后让其他同学解答的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选择或设计一些学生经过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编成故事,再请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由此引出其他同学的说话训练。现举一例:

    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碰到一位同学,她有一个问题找不到答案,想请我班的小朋友解决。看,她来了。

    芳芳:(从座位走上讲台)同学们,你们好!昨天,我口渴喝了生水,结果肚子痛了。我到医院看病,医生告诉我,不能喝生水,要喝开水。回到家,我把金鱼缸里的水全换上凉开水。结果,今天早上金鱼全死了。我伤心地哭了,想不出是什么原因。同学们,请你们告诉我为什么。

    教师:是啊,为什么人不能喝生水,为什么金鱼只能生活在生水中?这确实是一个使人费解的问题。看我们在座的哪一位同学能帮助解决这个疑难问题?

   (学生讨论,芳芳则在教室巡回听取计谋情况。讨论后,同学发言告诉芳芳原因)

    最后,芳芳走上讲台,说:“谢谢各位同学的帮助,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人不能喝生水,金鱼为什么不能活在凉开水里的原因了,因为生水中有病菌,而凉开水中缺氧。谢谢。”大家同时鼓掌。

    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大量地运用实践作文,体现了作文在生活中的作用。一是应用文体的教学,条据、书信、通知等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取之于日常生活的内容,并在生活中经常引导学生使用。二是结合时令、节假日进行习作,如三八妇女节,给妈妈说说心里话;五一节给交警叔叔写写信;教师节送老师敬师卡;元旦时写写新年的畅想等等,这样的作文,既锻炼习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热爱生活,心中有他人的人文素养。三是参加劳动实践作文,如做家务事,做小制作等,把做的过程写下来;为父母说一个故事;告诉家人好成绩或自己见闻,听听他们什么反应。实践作文,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写真实的世界,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不再害怕作文。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知识不能完全脱离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因而只能在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完成抽象,形成概念。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结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书本知识。与生活结合形成的知识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会提高。

    因此,学习内容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特点。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建构生活化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内容富有气息,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学习和生活是紧密相联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