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教师风采>>教师园地>>文章内容
“我虽没有衣锦,但我依然可以还乡”——江苏民歌方言演唱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11-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唐小瑜
在第二期中国好声音节目中学员张超洋用陕西话唱完整首《遇见》,让爱才的导师李建和周杰伦迫不及待为他转身,现场开抢,两位优秀导师爱才抢人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特别喜欢说家乡话的人,不去特意更改口音,段子手李建现场评论说起我特别喜欢的一首诗是:我走过天涯海角,五湖四海,我唯一的行李就是我的母语!这让我内心波澜起伏!更有周杰伦晒起了杰伦语录:我虽没有衣锦,但我依然可以还乡!让我彻彻底底被原乡方言情结给震撼住!这都是对故土对母语方言的厚重的热爱和浓浓的深情!近年来,为响应区级音乐课题研究“民歌歌唱教学策略”,在自已的音乐课堂中我是特别侧重于关注我们江苏民歌的歌唱,在民歌演唱课堂中我就特别关注和学习地方方言,带领学生通过反复的聆听,欣赏,模仿演唱学习,对于我们江苏方言也略晓一二了,在课堂教学中,也略能使上几嗓方言小曲,来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爱乡情结,也不断来进行教学反思以提高民歌演唱水平。
江苏民歌中所用方言以江淮方言和吴方言为主的演唱。例如:欣赏《五月五赛龙会》,我学习用方言和普通话范唱歌曲,引导学生对比感受用“吴侬软语”演唱的歌曲和用普通话演唱的,哪一种更有表现力?更符合地方韵味。然后让学生模仿着用苏州方言来哼唱,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渐入佳境,感受到“醉里吴音相媚好” “吴侬软语”的特色韵味来了。
再如江南民歌《大九连环》是用五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十二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曲调委婉动人,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俗话赞美苏州的风光。演唱不管是用普通话还是方言,都要学习用发音靠前,润腔丰富,音调软糯来演唱。江南民歌在江苏民歌占重要的地位,民歌大多以小调出现,曲调委婉流畅,圆润而细腻,富有清丽甜美的江南特色。歌唱者在演唱时声音柔美,低吟浅唱,位置稍靠前,而且口语化,声音共鸣点多集中于鼻腔。六上教材《姑苏风光》就是《大九连环》中的一首,课堂中让学生先跟着歌曲的旋律轻声哼唱,尽可能的将旋律的柔美哼出来,然后讨论:为什么这首歌会给我们一种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引导让学生领悟这支小调中大多运用一字多音的方法,所以使得歌曲听起来像潺潺流水一般,委婉动听。课堂上我多采用模唱的方式学唱,教师唱一句,学生模仿一句,试唱全歌,指导唱好几个特色方言音,再跟伴奏与教师进行接唱,最后加入伴奏演唱。课堂拓展欣赏环节,让学生欣赏苏南民歌典范之作——程桂兰演唱的《大九连环》,那可是真真的用软糯的苏州话来完美诠释的,这就是我们水乡江南人的母语。
《抓妈荷》是苏北沭阳民歌,全曲热情风趣,旋律起伏不大,节奏平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沭阳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地方口音重,我们江南学生很难学,课上用普通话教唱完歌曲,作为欣赏环节让同学们听沭阳老师方言演唱版视频,聆听感受原汁原味的方言特点,更符合地方民歌韵味了。学生沭阳方言一时学不来,但都会说我们家乡方言,引导着用家乡武进话来唱唱《抓妈荷》,这样就更拉近和这首童谣歌曲的距离,使这首民歌更深入学生的心。再如《李玉莲调》,普通话教唱会后,可以带领学生模仿苏北方言中比较典型的字的发音,如“河”(huo)“百”(be)“歌”(guo)“舒”(su)等 ,然后模仿用方言唱一唱,体会歌曲地域特点。江苏民歌中的号子、粗犷奔放、铿锵有力。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旋律没有复杂的变化,节奏规整,采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喊号子唱号子可用结实饱满有力点的声音去表现,这样的号子演唱表现才有气氛,更能引起听众共鸣。
再如根据《吴江歌》改编而来的现代民歌《开心里个来》,老歌新唱,用富有弹性饱满的声音去完成说唱部分,带乐开花的情绪高位置的声音去完成演唱部分,并能对这两部分进行多种表现形式的创编和实践,歌唱中更关注声音的明亮,均衡,统一。普通话学唱完后,用吴江本地话区进行演唱和说唱叫卖,课堂气氛陡然二期,学生兴趣一下子提升而起、在江苏民歌的演唱中不要太去拘泥于完全意义上的“技法”,只有用我们地道的方言来演唱表现,这就是唱民歌的精粹所在了!
我国的民歌之所以多姿多彩,其最大特点就是方言的差异,所谓“隔山不同语,隔水不同音”。民歌源于生活,血浓于水般融入于地方地域中,爱家乡爱民歌说方言唱方言,从我们做起,带孩子们学起,把我们的母语永永远远的传承下去,流芳于历史长河中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