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环境教育方法初探
90年代,美国经济学教授芭芭拉·沃德和微生物学教授勒内·杜博斯合著了一部警世之书《ONLY ONE EARTH》,作者怀着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警示世人:在茫茫宇宙之中,星球无数,却只有一个星球来让长有四肢,用肺呼吸,用大脑思考,用嘴表达意愿的高等动物生存,如果人类自毁家园,明天我们将无处容身!
今天,“只有一地球”的观念已经逐步为世人所接受,但人类改造自然和试图征服自然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谋求人地协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现实中并没有化为自觉行动。有资料表明:目前全球人口正以每年9000多万人的幅度增长,到下个世纪中期将达100亿。全球已有30%的土地因人类的活动遭致退化,每年流失土壤约240亿吨。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达1000多万吨,重金属几百万吨,还有数不清的生活垃圾。水中的病菌和污染物每年造成约2500万人死亡。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氧化碳约有230亿吨,全世界森林面积以每年约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消亡……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科学家预言:生态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危机。如何拯救地球、拯救自己,成为全人类关注并忧虑的首要问题,为此环境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而帮助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并通过他们宣传、感染他人,从而使更多人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是当前地理教学的一项“特殊使命”,近几年来,我校在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立足宣传阵地,创设环境教育氛围
为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环保知识,使他们清楚地认识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产生原因及对策,懂得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意义,从而自觉地爱护环境。我们建立学校环境教育宣传栏,开设广播台《环保之声》专题讲座,订阅《环境报》等报刊杂志,并结合三月“植树节”、四月“爱鸟周”、“地球日”、六月“世界环境日”等开展环境教育系列宣传活动,创设浓郁的环境教育氛围。
二、立足课堂教学,力求环境教育的实效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立足课堂,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融入环境教学中去,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1、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
①参与备课
教师在课前先将有关环境的专题告知学生,发动学生课后参与该问题的社会调查,广泛收集有关该专题的资料、图片、影像材料,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收集、整理、归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得我们课堂的内容更加充实、丰富。
②参与课堂的辩论
真理越辩越明,学生越辩兴趣越浓。自由辩论能充分展示学生思维、学识及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辩论,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气氛、激发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概括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如:在学完“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这一节之后,教师提出下列观点,让学生围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征服不良环境和开发新资源的水平将不断提高,因此人类自身人口应顺其自然地发展,无需控制人口,否则将人为地破坏人类自身的生态平衡,这种观点,你赞成还是反对?并说明理由。”对这样的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十分感兴趣,分正反两方面,开展辩论,学生个个参与,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兴趣浓厚。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最后加以概括总结,提高了对当前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认识,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形式,以求最大效果
当前,许多学生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十分淡薄,认为环境问题离我们还远。在加之升学指挥棒仍在起作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学生早巳感到厌倦,要想环境教育取得实效,我们必须不断变换教学形式,以求取得实效。
①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枯燥的知识活起来,形成强烈的视觉撞击,能取得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理想环境教育效果。如讲授“可持续发展”中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这一框题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优美的大自然风光——泉水的叮咚、百鸟的鸣叫、动物的嬉戏、草木的翠绿,让学生自由欣赏,自由议论、自由感叹,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让其感受到这是任何语言难以言传的环境之美的意境。接着播放产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有毒废料”、“油污染”、“核事故”、“酸雨危害”、“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物种灭绝”、“水资源短缺”,“狂耕乱采”、“过度捕捞”、“森林消失”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事例,配有激进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解说,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这是任何文字难以描述的景况,难以引起的共鸣。惊叹之余,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必要性。
②走出课堂参与环境实践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参加多种多样的环境调研活动,既能使学生真实地观察到周围环境的现状,深刻体会到环境污染产生的巨大威胁和环境治理的必要性、迫切性、艰巨性,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通过考察调查又能帮助学生掌握环境调研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我校教育处处、团支部组织开展的“面对非典,讲究卫生,从身边事做起”的活动就收到了明显成效,针对我校部分学生随地吐痰的现象,组织了一次环保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从我做起,减少或杜绝随地吐痰的现象,清洁、美化校园环境;另一方面用我们的行动唤起更多的人,自觉地爱护、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让我们的校园、生活空间更加美丽。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社会调查、动员大会、行动出击、讨论总结,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环保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应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让学生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亲身感受。社会实践给他们的教育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比任何说教都有说服力。
三、立足环境教育,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①结合研究性学习,就环境问题分成若干个专题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让学生主动收集、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形形色色的素材,通过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几年的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我们已形成了诸多环境问题的专题,内容翔实,观点新颖。
②积极开展撰写环保小论文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性东西与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的感性知识产生碰撞,定会产生许多困惑,我们地理教师帮助他们理思路,列提纲,明措施,让学生多方收集资料,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撰写环保小论文,并定期评比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积极性,锻炼了写作能力。
③组织环保小队员送教下乡活动,针对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和农
村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问题还很严重的现状,我们将《北京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一文印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使其认识到目前农村秸杆燃烧的危害,留民营村是如何解决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矛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继而让学生走村串户,宣讲多使用沼气、绿肥的益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环境教育的途径还不止是这些。重要的事,我们要认识到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要我们从思想上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就能找到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就一定能让更多的国民来关爱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