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是这样的
——读《窗边的小豆豆》
在许多学校,我们常看到诸如“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办学宗旨,但扪心自问,在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育真的为孩子一生的发展考虑了吗?真的做到为了“一切”孩子了吗?可能你会说很多的原因,是啊,我们的教育的确有太多的无奈,但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我却真正看到了一所这样的学校——巴学园。学校的大门是用矮矮的树做成的,而且树上还长着绿色的叶子,废弃的电车是学校的教室,全校仅五十多位学生。就是这样的学校,让一个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小豆豆成为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我感慨颇多,有向往,有回忆,有反思,更多的是对巴学园校长——小 林宗作 先生的敬佩。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在巴学园,他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他开设了孩子们喜欢的韵律课。他十分重视让孩子们接受自然的教育,他让孩子每天散步、参加露营、学种庄稼、到医院慰问受伤的军人……他精心组织活动,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在阳光下、空气中、社会上自然的成长、健康的成长。 巴学园的教育真正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基!
对于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小林校长更是有无限止的耐心,无限大的宽容心,无限深的爱心。他一口气听小豆豆讲了四个小时的话,他用一句真诚的“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在小豆豆的成长中注入了不可估量的能量,激励、鼓舞了小豆豆一辈子。为了让身体有障碍的孩子(如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泰明)消除自卑,没有说“大家都一样的……”、“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也没有说“请这些同学不要自卑”、“大家要互相尊重”等,而是组织大家“裸游”,让这些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劣等意识”;为了让身体矮小的高桥“树立自信”,他专门设计了一些适合身材矮小者参加的运动项目,结果运动会所有项目的第一名都是高桥(而且年年如此);为了让孩子营养全面,小 林 先生没有对家长说“请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偏食的毛病”、“请注意营养的全面与均衡”之类的话,而是说要让孩子的饭盒里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为了让孩子在吃饭时专心,不说“不许说话,认真咀嚼”,而是让孩子们在饭前唱“好、好、嚼呀!”的歌曲…… 这些设计煞费苦心,而看起来却非常自然,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才是真正为了“一切”孩子。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急功近利,每次活动都太在乎教育目的意义,活动前首先强调大道理,一味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厌烦,效果也往往是适得其反。
教育无痕,是小林校长的教育智慧,但这不正是我们的教育应该追求的吗?
嘉泽中心小学 赵伟琴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