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连动物都懂得的道理;但如果对孩子一味付出而不求回报,就有可能将孩子培养成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献的人。
故事一:“妈妈爱吃鸡头鸡爪”
张女士的儿子特别喜欢吃烧鸡,尤其爱吃鸡腿。每次买来烧鸡,张女士都先将鸡腿放在儿子的面前,而自己只吃鸡头、鸡爪。一次,朋友请张女士母子吃饭,给他们母子各夹了一只红烧鸡腿,没想到张女士的儿子说:“我妈妈不爱吃鸡腿,妈妈爱吃鸡头、鸡爪。”张女士听后感到不是滋味,没想到自己对儿子的一片爱心,被误解成了自己的一种饮食爱好。后来又一次吃鸡时,张女士只将一只鸡腿送到儿子面前,自己也拿起一只吃了起来。儿子立刻瞪大了眼,大声吵了起来:“你怎么把我的鸡腿吃了?”这时张女士才郑重地对儿子说,不是妈妈喜欢吃鸡头,是爱你心切,才把鸡腿让给你吃。可儿子并没有理解妈妈的爱心,总觉得少吃一只鸡腿很委屈。
类似的事件并不少见。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态,只要孩子能学有所成,大人吃点苦、受点累无所谓。这种“不求回报”的无私母爱,无形中失却了及早对孩子进行尊敬父母、关心他人培养的时机。
故事二:姐弟俩为爸爸洗脚
不少人都知道一位叫庄世奎的家长,他的一对双胞胎儿女因为识字、阅读两项突出表现同时荣登吉尼斯纪录。庄世奎先生一方面很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一方面非常关注对孩子的“回报教育”。在孩子刚满三岁时,就让他们每晚轮流为自己洗脚。也如同张女士的儿子吃习惯了鸡腿一样,姐弟俩为爸爸洗脚也习惯成自然。一次,女儿不慎被热水烫伤住进了医院,当庄世奎闻讯赶到医院时,女儿的泪水立即流了出来。她说很对不起爸爸,他工作这么忙,自己还让爸爸操心。听到这话,在场的医生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
今天让儿女为自己洗脚者已经很少了。但庄世奎从小培养儿女反哺之爱的启示却有着深远的意义。事实证明,他的儿女不仅懂得爱父母,也懂得爱同学、爱他人,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故事三:教育从爱妈妈开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任巴甫什中学校长时,就在校门屏风上写有这样一个校训:“要爱你的妈妈!”有人很不理解,问他为何不写“爱人民,爱领袖,爱祖国”,他回答:“对孩子的教育应当从具体的形象入手。试想,一个人连他的妈妈都手爱,还能爱别人吗?”此言很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