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追星、沉迷网游、比赛看鬼故事……大人们纷纷惊呼:现在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孩子们的一举一动确实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我们在继续对他们进行诸如“主要任务是学习”等老生常谈的教导的同时,是不是也该自问:大人就没有责任吗?
“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反思。 孩子们在得到良好、有的甚至可以说奢侈的物质环境后,他们的精神环境是不是也同时得到充实了呢?作为家长,是不是真的走进、哪怕是走近过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孩子们已经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只有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才能知道他们真的需要什么。
“教不严,师之惰”,教育者应该反思。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需要交流,紧张的学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放松。学校虽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但没有必要的软件环境,课余生活的单调使我们看到了那些在网吧里“奋战”的孩子,还有这些以看鬼故事比勇敢的孩子。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在假期里不少博物馆为孩子办专场,很多学校开放运动场所,但这些还远没有满足孩子们的需要。
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所有网吧真正做到了“18岁以下禁止入内”,如果那些卖鬼故事的书摊不向孩子敞开大门,如果孩子们真能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面对这些“如果”,难道我们不该反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