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家长>>家长信箱>>文章内容
“家信教育”撞击学子心灵
发布时间:2006-0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爸,你的胃不好,少吃些冷的东西吧;妈,上晚班,你一个人要把菜热了再吃。早晨凉,骑车要穿外套……爸、妈,我过得很好,我希望你们和我一样过得好,我会带着你们的爱,带着你们的鼓励和信心好好学习的。请相信你们的女儿,我能行。”

  这是一封家书,写信者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徐娟,今年秋学期从南京来到泰州师专求学。这是她给家人写的第一封信。她告诉笔者,以前有那么多对家人的感激,却爱在心头口难开。如今,通过写信的方式表达出来,真的很开心。

  时下,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已成为人们的主要联系方式,写信似乎已被人淡忘。然而,10月中旬起,泰州师专在全校学生特别是新生中发起“写一封家书,算一笔账”亲情活动。

  据了解,“家信教育”的发起源于一份“亲情问卷”。问卷针对1500多名新生,涵盖了“在校每日伙食消费、零花钱金额”、“是否拥有电子数码产品”、“到校后和家里联系过几次?联系的方式?”、“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是?”等问题。很多同学一边做一边眼圈泛红,陷入思乡、念家、感恩、愧疚和明责的复杂情感漩涡中,隐藏在同学心中沉睡已久的感恩之情倾泻而出……

  值得思考的是----“到校后和家里联系过几次?联系的方式?”一栏中,联系3次以上的占79%,首选电话为联系方式的占99%,但约七成是因为零花钱短缺,要求父母充钱到银行卡或汇款。他们中很多是外地人,虽然打一次电话要好几元钱,但却不愿花0.8元钱寄封信。一位同学甚至表示,除了要钱,和父母没什么话好说,写信根本没有内容。“缺乏爱心的人决不会成长为真正的人才”。该校有关负责人直言,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直到成长为大学生,父母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他们不图子女的回报,只知无私的奉献和牺牲。泰州师专教育学子,第一是知道“感恩”。所谓“知恩图报”,其实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一个大学生如果连“感恩”之心也没有,何谈什么良知与道德?写一封家书感谢父母,这仅仅是大学生们应该做的第一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更要感谢党和人民、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

  “家信教育”使大学生们的心灵受到强烈撞击,其影响已超出了泰州师专本校。连日来,泰州不少大、中、小学师生都在反思讨论,不少学校准备开展类似的感恩活动。有老师也说,“亲情问卷”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说明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是多么必要。

  泰州籍青少年研究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晨阳指出,“家信教育”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一个有益实践。写信的过程,其实正是大学生一次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正如一位母亲在给儿子的回信中所说:“收到你的来信,我们真的无比激动,把你的信反反复复地看了多遍。儿子你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