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嘉泽镇所在地,宋代是一个兼农兼渔的村庄,东临滆湖(西太湖)二里,南三里有姬山,北一里有晨山,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鱼肥粮熟、水路便利,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宋代佘中就出生在这里,他自小聪明伶倒,饱读诗书、孝敬父母、谦虚明义。《中国状元辞典》上这样介绍佘中,字行老,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第一 (即状元),首乞罢期集,废宴席探花,以厚风俗,执政从之。授大理评事,充国子监修撰,经义局检讨。次年王安石罢相,出知江宁府,由佘中随行。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佘中先后任太常丞、佐太常卿、少卿助理寺事等职。后来,因迁怒朝廷被革职。元丰八年,宋哲宗重新启用佘中,历任秘书省正字、秘阁校理,迁著作佐郎。绍圣二年(1095年),出使辽国,后以谏行新法杵旨,出知湖州,徙杭州致任。
佘中入宫后,回家乡造了一些房子,人称佘宅。后当地儒生认为本地是水乡泽国,湖川环抱、河塘密布,就改宅为泽。清光绪年间,《武阳合志》图中改名佘泽。佘泽渐为小集镇,洪杨之后。当地居民十去七八,大批苏北人移民此地,把佘泽口化为茶食。
民国二年即1913年,武进县政府派员至各地核对地名,修正建制。至茶食,有官员称此地名太俗,最好改一下,另一官员在街北巷口见有一联“嘉乃丕绩,泽润生民“,故取首字改茶食为嘉泽。
上联“嘉乃丕绩”出自《尚书•虞夏书•大禹谟》(见《尚书》P80)该文内为帝舜与臣大禹、伯益、皋陶等谋划政事的言辞,第一部分帝舜与大臣讨论政事,赞美尧的功德,阐述了各自的治国见解;第二部分记叙舜拟让位给禹,禹再三谦让,而舜最终以德治感化苗民,三苗归顺。文中的“满招损,谦受益”等名句被后世奉为处世准则,而“嘉乃丕绩”等名句更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政格言。
《大禹谟》中提到:“予懋乃德,嘉乃丕绩”,意思是我(舜)褒扬你(禹)的美德,嘉许你的功绩。丕,大;绩,功。
下联“泽润生民”自出《尚书•周书•毕命》(见《尚书》P108)毕:指毕公。正确治理殷民始终是周王朝的一件大事,殷民迁往成周后,周公和君陈相继治理他们。君陈死后,周康王又任命四朝元老毕公继续治理成周,史官记录康王的册命,写成《毕命》。
本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史官记录了康王册命毕公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康王赞美毕公理国的功业;第三部分康王阐述教化殷民的具体策略、方法;第四部分康王勉励毕公勤于教化,嘉政惠民。
《毕命》中提到:“道洽政治,泽润生民”,意思是教化融洽了,政事得到了治理,就如同春风化雨般福润民众。
“嘉乃丕绩,泽润生民”的意思是:嘉许你的功绩,福祉惠及人民。
执政者如果能以正确的、科学的、得民心的方法治理国家和政府,广 大人民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社会一定得到和谐的发展。
对于一个单位,一个家庭,又何尝不是呢?
写到这里,我不禁为嘉泽镇叫好,为我们的家乡叫好,想想看,嘉泽这个典故一直追溯到三千年前帝圣与贤臣们的精彩对话,涉及到正确治理国家及福祉惠及人民,这样一句几千年来仍在讨论不休的至理名言,我为嘉泽镇自豪!嘉泽这个地名,放在常州,可说是最好的地名、最嘉的地名、最佳的地名。就是放在全国的前几位也是不可输让的。
章守本
2013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