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6年江苏省
优秀教育论文送评的通知
省属各专业委员会:
自2002年起,我会做出决定,省属专业委员会作为我会的分支机构,不再单独评选论文和发放获奖论文证书,一律由我会统一组织评选、编号备案、发文与制发获奖论文证书,并把每年选送评奖论文的时间定在上半年。2005年送交论文到我会的专委会有20家专委会:幼教、小数、中数、外语、化学、物理、地理、中语、创造、电教、音乐、美术、校外、初中、和谐、综改、督导、勤工俭学、实小、民办。上述专委会在组织论文送评上做了很好的工作。
为了加强论文评选的管理,维护学会的学术权威,更是为了维护广大基层教师权益的公平。希望各专委会认真地做好一年一度的论文的送评工作。
今年的论文评选,请各专业委员会及早行动,在充分发动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初审工作,严格把好质量关;并按一定的比例,在规定时间里选送到省教育学会进行复审。具体办法请你们遵照《江苏省二OO六年优秀教育论文评选办法》(附后)执行。
江苏省教育学会
2006年3月16日
附:
江苏省教育学会二OO六年优秀教育
论文评选办法
一、 评选范围
二OO五年一月一日以来在公开出版的报刊上发表过或未发表过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已在省级以上获过奖的论文不参加评选。
二、 优秀教育论文标准
1、要有一定理论认识,并注意理论的先进性与创新意识。2、要有自己的实践,有自己的思考、研究与创见,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原创性,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感。3、论文提出和论述的问题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4、论文题目要简短、凝练、明确;论点要集中、鲜明,论据充实、有据;文字表述规范、简洁、流畅,表达力强;字数以三千至五千字为宜。5、送评的论文一律用十六开纸、宋体小四号字打印(复印件亦要求此规范),每篇论文以我会统一的制作的论文送评申报表作为扉页,并按装订线装订好。(格式附后)
(论文申报注意事项:鉴于在近两年来我会在论文评选中发现有越来越多的论文抄袭现象,故特别地强调:一旦在评审中发现参评论文中有严重抄袭现象的,不仅取消参评资格,而且还将曝光批评,通报到有关市、县教育行政部门)
三、评选程序
(一)各专业委员会要做好充分地宣传和发动工作,并转发通知,在到各自条线专业范畴的会员和会员单位中征集论文;由作者本人填写《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申报表》后向各专业委员会申报。向各专委会申报的论文,要按申报表要求一式3份送交或寄交到各专委会。(各专委会的联系地址与联系人由各专委会另文明确)
(二)各专业委员会根据各自会员和会员单位的情况下达论文参评数额。为加强论文评选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请各专委会自行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评审的要求:1、确定论文类别;2、以论文的本身质量为主要依据,以不超过参评论文总数的5%、20%、45%的比例来确定一、二、三等奖的名单;3、为确保论文评选的公正与公平性,要求对每一篇参评论文都要有两至三名以上的评委进行审阅和亲笔署名,并给确定为一、二等奖的论文写出简要的书面评语;4、给所有的参评论文打印一份目录(要求交磁盘,用Excel来做),与评为一、二、三等奖的论文一式3份(夹放一起)一并送到我会秘书处。所有参评论文于7月前寄交或送交到各专委会;初评出来的论文请予8月底前交到我会秘书处。
(三)参照各专委会评审的结果,由我会聘请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对获奖论文进行复审,并进行适当调整,给出最终评选结果。
(四)由省教育学会以文件通知形式公布获奖名单,并给获奖论文作者颁发获奖证书。
三、 参评费
省属各专业委员会送审的参评论文每篇收费为50元。论文参评费一律由各专业委员会收取后交省教育学会秘书处,并由秘书处统一支付有关论文评审费。不交参评费的,一律不予参评。
江苏省教育学会
二OO六年三月十六日
(二00 年)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参评申报表 编号:
(所在专委会) |
|
论文 分类 |
所属 类别 |
| |||||
论述 范畴 |
| ||||||||
论文题目 |
| ||||||||
作者姓名 |
|
单位名称 |
| ||||||
合作者 |
|
联系电话 |
|
邮编 |
| ||||
论文关键词、主要论点概述以及有无发表 |
| ||||||||
省属专委会学术组初审 意见及其评语 |
初评等级: 评委签字: | ||||||||
省学会专家组复审 意见及等级评定 |
复审等级: 评委签字: | ||||||||
注:本表由论文作者自填。注意:1、编号及本表最后两栏不填。2、论文分类要填正确,参见类别填写。3、单位名称一定要写明所在县(市)。字迹要清楚。4、严禁论文抄袭,凡引文要注明出处。5、本表可复印,并装订在每一篇论文的首页,一式3份(夹放一起)送审。
[类别填写:文科类:小语、中语、英语、历史、地理、音乐、体育(卫生)、美术(书法);理科类:小数、中数、物理、化学、生物、自然、计算机(电教);综合1类:德育(政治)、心理(情感)、幼儿(家庭)教育、特殊教育、职业(劳技)教育、校外(社区、环保)教育;综合2类:教育学(教育理论的运用与探讨、课程、教学法等)、教管(人事、制度、财务、后勤、校企、班级、团队、督导、校园基建等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终生教育)、其它类]
(文件请打印35份,两面印,装订。表格打印2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