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巧预设  妙生成
发布时间:2008-01-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小燕

巧预设  妙生成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  杨小燕

小学英语课堂是一个不断发展推进、有着灵活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动态过程。作为一段演绎师生共同经历,焕发无限激情的生命历程,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活力。《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学生在交往互动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就是课堂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敏于捕捉,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宝典的“金钥匙”。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应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应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空间和余地,既要有课前的巧于预设,又要有课堂的妙于生成。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科学的策略,捕捉灵动的生成性资源,演绎精彩灵动的智慧课堂,这是每个教师都值得研究的命题。

一、充分预设 促进生成

虽说,课堂上所生成的信息具有不可预设性,但课堂的动态生成并不是完全出乎意料,恰恰相反,课堂上动态生成机制的高效发挥正是依赖于教师的精心预设,这是生成的“奠基石”。而生成则是对预设的超越,这两者是相统一的,预设情境能触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A At Christmas上课前对教室稍加布置:窗户上贴上了雪花,讲台旁也放上了一棵圣诞树,挂了一些礼物,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了“Christmas Day"。上课铃声响了,课堂在音乐"Merry Christmas"中开始了,音乐声停,教师简单的问了两个问题:

TWhat date is it today?

SIt s ...

TWhat holiday is coming?

SChristmas Day is coming.

学生听到第二个问题都异口同声的叫起来,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很自然地牵到了“Christmas”这个话题上来了,学生很乐意参加这些教学活动,很乐意与老师一起“过”这个Christmas Day,在巩固活动中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学生调动了一切与新知有关的积极因素参与模拟交际,生生、师生充分互动。课堂上高潮迭起,智慧的火花四处绽放,动态生成的资源不胜枚举,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开心。

二、善于发现 捕捉生成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它的能力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能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更有利于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大胆参与交际,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只有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才能有机会捕捉那一朵朵动态生成的火花,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要构造这样的一个环境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发现是细心,更是艺术,它是课堂动态生成的“酝酿坛”。新理念下的新课堂,早已不再把学生当容器进行灌输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让出时间来,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让他们在已有的旧知识中找到新知的生长点,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原有知识结构中,这样课堂生成也就应运而生。

其次,为了促进学生进行语言的交际,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学会宽容。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牛津小学英语课本的编排一般都是一单元围绕一个话题,英语课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句主动参与到这个话题的交谈讨论中来,教师只不过是给出工具的人,是活动的组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活动的主角,更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和判断是非的“旁观者”。教师应该是带着一颗宽容的心参与进来的,宽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以发自内心的热情去容忍学生的思想和感情,让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感,学生有了这个“定心丸”才能以愉快、轻松的心情大胆参与到交际中来。

三、有效利用 善待生成

课堂经过充分的预设,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为动态生成创造了条件,教者能否在教学中适时捕捉住这些生成的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学,还有待于依靠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和果断的决策,有效处理教学中的各种信息,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4BLet s go by taxi’中的生生对话的操练句型的片段

S1Lets go to the park by bus

S2Great

S3Lets go to the cinema by bike

S4No

(师打断对话,纠正TYou should sayYes/All right/Great/...)

S5Lets go to the supermarket by minibus

S6Yes.Lets go(师小结“愿意去时”,“特别乐意时”分别该怎样回答;而不乐意时就应该有礼貌地说:“Sorry")

表面上看,在生生对话的互动中教师好像很能及时捕捉住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并能及时纠正,让学生又回到了教师的铺好的路上来,最后又进行小结,特别是小结了课文对话中没出现的否定回答的方法,显示了教师课前认真挖掘了教材,活动有板有眼,又因为这个小结而让这个教学活动更加的完整。但如果这个过程是这样的呢?

S1Lets go to the park by bus

S2Great

S3Lets go to the cinema by bike

S4No

(师打断对话,纠正TIf you wont to go you should say:‘Sorry’.再对这个能说出不同答案的学生适时表扬) 其实这儿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资源,如果能这样很好的利用我想下面的对话会更精彩。

S5Lets go to the supermarket by minibus

S6GreatLets go

S7Lets go to the hospital by taxi.

S8Sorry  

这里,所有的肯定、否定的回答学生都已操练到了,小结已是水到渠成,让学生自己小结已不存在难度。这样,课堂的主动权就交给了学生,而不是教师喋喋不休的通过小结硬灌给学生那个否定回答的方法。

叶谰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师应该富有激情地以己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为课堂创造生成,适时捕捉生成,并按照学生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教学调整,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让学生真正做回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教师上课的道具。课堂上那“美丽”的生成真正源于的是教师对新课标的深刻理解,戴着旧理念的“镣铐”跳新课标的“舞”,永远炫不出课堂的真精彩!巧妙地捕捉生成资源,一定能演绎灵动的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