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激活教材 ,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发布时间:2007-08-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小燕

激活教材 ,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  杨小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而使用教材。那么,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地使用中如何体现这一“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使学生真正运用语言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一 、基于教材与创造性使用教材相结合

《牛津小学英语》是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体系编写的,各单元基本都是围绕某一话题展开听、说、写训练的,这样的体系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课堂的实际操作,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

《牛津小学英语4A4B语法点较多,词汇量增大,有的单元有七、八个四会单词,对能力的要求也较高,要求听说读写齐头并进,这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每一单元的特点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和修改,以使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在4B Unit 8 Open day 这一单元中它原有结构是这样的:Part A . Read and Say这一部分出现了:Whats in your classroom?  Theres a notice board. There are some bookcases. There are some songbooks on the piano.等句式,同时还出现了sometimes/big and bright/in class/lots of等生词和短语。Part B. Look read and learn.主要学习十个单词,其中chairblackboardcomputerpicturebookcase学生已经接触过了,Part C Work in pairs主要操练Whats in ? Theres ./There are .

   后来,我对这部分内容作了这样的调整:先用实物图片教学Part B部分,学习新单词,在教单词的同时渗透句型:Whats in   ? Theres ./There are . 再通过教学Part C来进一步巩固句型,然后再做Whats missing?和摆放物品的游戏。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了知识的复现和迁移,渗透了前面三年级所学的房间内家具和物品的单词。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已经非常熟悉,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交际。所以,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

二 、挖掘教材内涵 创设情境

    小学英语教材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编排的。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境内容,安排了大量的儿童歌曲、游戏和故事,这使我们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激活学生乐学兴趣。

(一)              创设童话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童话故事几乎是所有小学生的最爱,学生总是能在童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童真和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将故事引入教学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轻松地解决重难点。例如,在教学《PEP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有关现在进行时的内容时,我引入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情景,在仙境里所有动物都与现实生活中不同——猪在天上飞,猫在水里游,猴子在山崖上奔跑等,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很顺利地教授现在进行时的句型。在巩固阶段,我要求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学生用所学的句型说:Im the cat .Im swimming. Im the dog. Im sleeping.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中,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小学高年级的学习要求要组织一段话,能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枯燥、单一的机械操练。教师能利用教材中的句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例如,在教学6B unit3 Asking the way,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故事导入教学,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地图,上面标有一些明显的标志性建筑,让学生帮助迷路的Ron找到自己的家,故事内容:One day , Ron can not find his home ,so he is asking the policeman how to get back his home. The policeman is telling him : Go along this street, and then turn right at the second crossing. Your home is on your left.随着情节的展开,教师边比划,边教单词:turn left ,go along ,the second crossing等。在掌握新词组、句型的基础上,教师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学生通过复述故事很好地掌握了有关问路的一些表达方法,也帮助了学生将所学的语言运用到实际的交际中去。

(二)              关注教材细节 教学情景生活化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密切联系生活的语言学习机会。充分关注教材中的细节,找出切入点,使课堂生活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探究新知,切实感到身边有英语,用英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8 camping trip,教师关注到教材中的细节:对于Camping site的理解以及运用。我运用自然交际法引出情境:T: You know Changzhou is very beautiful.  I am going to have a picnic this weekend. But I can not know where I can find a good camping site.学生认读单词,并理解意思。T:Who can tell me a good camping site in Changzhou ?S1: Hongmei park is the good camping site. S2:I think the Peoples park is good camping site. T: Thank you ,everyone .Now I know many camping site in Changzhou .通过和学生之间的自然交际,引出新的单词,随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商店为野营买东西,最后讨论野营的计划。这些接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

学生对源于生活的课堂活动特别感兴趣。教师应关注来自学生生活的各种信息,在利用教材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活动,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我在教6AUnit 2 Bens birthday Part C 重点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 Its on the …”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以下提问: “Do you know your parents birthday? Whens your fathers birthday? Whens your mothers birthday? 学生很感兴趣。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在教授英语教材上的知识点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既避免了枯燥的句型操练,又设置情境让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可见,教师的设计活动不能局限于教材,而应充分运用并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内容,结合教师的自身生活经验,使教学内容因生活化而更加丰富生动。

三 、 巧妙拓展 深化教材

教材的拓展并不是在某个课本的前后,再加上什么课本,而是把这一课本当作蓝本,中介,在课本内容的意义空间,文化内涵,生活底蕴中去延伸,开拓。如果我们把思路仅仅局限在课本上,那么,我们课改的思路无论如何也打不开。如果我们不拘泥于一本书,我们的视野便无限开阔,教材的空间便有了无限的内涵与天地。

教材拓展是为了能达到情感与信息交流的最佳效果,发挥语言最大的交流功能便是拓展。语言学家Jack .Richards指出:Language is best learned when used for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教材拓展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信息交流的需要。语言的拓展如果不能与生活联系起来,那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材拓展的目的是提高思维的质量,特别是用英语思维的质量。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教材拓展的目的就是让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一)拓展词汇知识 增加学习趣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的文化,拓展其文化视野,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应进一步丰富英语的文化积淀,挖掘出更多、更好的英语文化背景资料。在牛津英语3AUnit2单元,教材出示了“whiteblackgreenredorangebrown,”等常用颜色单词,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颜色单词向学生渗透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如white在西方国家是“圣洁、高贵”的象征,不少颜色单词同时还是人的姓氏,像white(怀特)、black(布莱克)、brown(布朗)、green(格林)。在6A Holidays单元,在教完单词ChristmasSpring Festival后,可以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如西方的Christmas与中国的Spring Festival的对比,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展开讨论。

其次,在讲述比较级时,让学生练习“Eyes are bigger than stomach”,让学生讨论和思考其含义,学生很快的就知道了这是中国人常说的“眼大肚子小”。我告诉学生这是一句地道的美国习语,看来中西国家有些是有差异的,但大部分还是相通的。学生们立即有了学英语的成就感,思维活跃。在学习better的过程中,让学生说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教师通过这种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

(三)              紧扣单元主题 创设语篇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篇可以是一则小故事,一篇小短文或者一首歌谣。这些语篇的共同特点是有一定的情境,富有趣味性,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语篇的创设应紧密联系教材,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教师创设的语篇可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6A The seasons》的过程中,教师渗透拓展语篇:Spring says,“I am warm .I am nice and warm .The bees love me , because I give them flowers. Summer says, I am hot. The sea loves me. Autumn says, I am cool. The trees love me. Winter says,I am very cold. The children love me ,they can play with snow. The seasons are happy.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这个语篇的教学紧扣本单元的主题——四季的英语表达,让学生在复习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新知识。在课堂上,我用猜谜的方式描述某一个季节,让学生猜一猜。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四季的表达后,再用拟人的方式来表演。学生不但掌握了本课的主要词汇和句型,而且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句型进行描述,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编语篇应充分挖掘教材,不能脱离课本。提取课本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再加入相对简单但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情境,就成了一个语篇。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unit3》家具类单词时,教师出示刘涛的房间,请学生扮演刘涛接待他的朋友,向他介绍自己的房间。This is my roomthis is a desk , this is my chair. This is an orange sofa. I like my brown bed. 学生讲完后,教师予以简练、恰切地点评,点评时,以鼓励为主,发掘其闪光点;也可以让其他学生点评,教师作简要小结。学生在情景中自然地运用所学交际用语,有的学生可以在原来语篇的基础上进行添加,自编语篇。学生兴趣浓厚,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具体实施者,应该了解学生,悟透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和科学整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