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水》(第二课时)
发布时间:2009-03-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红梅

26.《水》

嘉泽中心小学 刘红梅

设计理念

《水》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本文为第二课时的教学。由于所教学生自小生活在江南水乡,水源充足,根本体会不到缺水地区生活的苦涩。据此,教师积极创设有利于唤醒学生主观认知、构建主动学习的情境和活动,补充感性材料,紧扣 “水的珍贵”,通过品词析句,感悟交流,让学生在初读中整体感知,在交流中提升感知,在诵读中内化感知。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水  

师:看到这个字,想到什么?  

2.作者凭借这最简单,最平常的字要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不认识、拿不准的字侃侃书后的生字表,也可问问老师。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你可以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板书:最珍贵  

(师评:你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瞅准了作者想要说的话。)  

4。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评:读得正确——你比他读得更有语感——相信你们学完了课文,会读得更有体会。)  

5.这课有四个生字新词,我们再读读。  

出示:水窖储藏钥匙一勺  

6.作者想借用水告诉我们什么呢?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同学们分小节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这句话,通过哪几个场景的描述写出了水的珍贵? 

(生开火车读——一人读一小节,老师随机正音“水窖”,让全班同学读,再让读错的孩板书:挑水洗澡浇水  

二、精读课文,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一)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山村,一处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只有在难得的雨天大家才能够洗一回澡,而在炎炎暑日,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即使那清凉的一勺水也足以解除骄阳下的干燥和炎热。  

(师评:再次听到你的乡音,希望你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  

(二)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那一处喊小的泉眼边,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1.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如何感受水的珍贵?)  

出示: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2.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里一幅远远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长长的队伍;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浑浊的泉水……)  

3.把镜头推近,我来读,你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在挑水;道路坎坷,骄阳似火;一个很小的泉眼;浑浊的泉水;师:这可是一家人全天的生活用水呀!……  

4.再读读这段话,把你看到画面读出来。  

5.(课件凸显数量词)注意留心数量词,你留心它,注意它,你会读出新的体会。再请同学读这段话。  

6.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就是我村子里的水。齐读这段话。  

7.再请同学读课题,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你品出了这水中的什么滋味》是啊,这里面包含着多少艰辛与沉重啊!  

(三)那处很小的泉眼是全村人生命的源泉,但远水难解近渴,因而下雨天便成了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1、让我们走进第二幅画,这幅画中,哪些语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盼望的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3、请同学读读这段话,出示: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水给我们的抚摸和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吃来自天空的水。  

4、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惬意)……  

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欣愉悦?(久旱无雨,天降甘露,你说该怎样读?  

5、让我们在次重温那缺水的苦涩,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还们为什么会这样的(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惬意)呢?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叫声)(欢呼声)(奔跑声)……  

6、孩子们为什么如此欢呼雀跃,读第一小节。  

7、这可是久等难逢的雨呀!在更多的没有雨的日子人们是怎样的情况呢?谁来读读课文第三小节。风干——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明白了,但还有些许疑虑。身处细雨分飞的江南,怎能体会?我们来看一段录象,多少次的苦苦等待才盼来一场难得的好雨,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板书:享受
  9、这上天的恩赐的甘霖给村子里的人们带来多少欢乐啊!从中你还能够体会到什么?   

10,是啊,这段文字把水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描述出来了,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这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苦。所以说——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11、再读课题,还是司空见惯的水吗?这水是什么?这水的背后藏着多少的期盼与欢乐、等待与苦楚啊!

三、小结课文

长期缺水的山村到了骄阳似火的夏天,那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下节课我们将从那一勺水里再去感受水的珍贵。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  板书:

       水    挑水

      最珍贵   洗澡   尽情享受

            淋浴

反思:

《水》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介绍了自己生活在一个缺水的偏僻的村庄,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作者回忆了儿时洗澡的不易。下雨时,用雨水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这两件事。文中的插图,生动地再现了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时的喜悦情景。

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通过阅读,所能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更确切的说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他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因此,在教学时,我始终是站在一旁,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不断地研读文本。通过各种形式:快速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引读、小组合作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中的语句,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同学有的体会到的是水的珍贵,有的体会到的是快乐,有的体会到的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所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话,是他们对于文本的真切的、具有个性化的解读。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雨天洗澡”和“暑天冲凉”。为了让学生对文本语言产生共鸣。我注意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感受。学习“雨天洗澡”一部分时,在让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回忆我们这儿下雨时自己的感受,会不会在雨中奔跑?会不会吃雨水……学生纷纷表示“下雨湿湿的不喜欢”,“雨水不卫生,怎么能吃呢?”……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以及村里人对雨天的感受,两者一对比,学生不难领悟到“缺水”。课文第五小节写的是作者冲凉时的感受,描写得非常细腻。为了让学生感悟这一段文字,我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洗澡时水是怎么流下来的,你有什么感受?盛夏酷暑,大汗淋漓,打开家里的冰箱时,走进开着空调的房间时,你有什么感受?学生都表示那是无以言表的舒服,是每个毛孔都张开了嘴巴……这样一来,再读课文中的语言时,学生就能做到声情并茂,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对“缺水”的理解,如果能呈现直观的影像、图片……相信学生的感悟一定更深。其次,作者这样细腻的文笔描写方法,反衬的写作方法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这都是今后要努力解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