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网站 !今天是:
栏目列表
让语文味在“读”中发散
发布时间:2007-03-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红梅

让语文味在“读”中发散  

刘红梅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一遍又一遍反复的读,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默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然,这里的“读”,正如 崔峦 老师所说“不是一遍又一遍的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是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如何让语文味在读中发散呢?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朗读语段】  

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选自《九色鹿》  

【案例1  

第一位老师是这样来指导学生朗读的:  

师:同学们,九色鹿此时此刻的心情怎么样?  

生(齐答):非常气愤。  

师:谁来做一做九色鹿,把内心的这种气愤表达出来?  

生:“陛下,您知道吗……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不好,他的声音太小了,一点儿也没有读出那种气愤的感觉。  

师:那你来试一试呢?  

生(大声地读,但感情欠佳):“陛下,您知道吗……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师:读得还可以,谁能读得更气愤一些?  

生(声音更洪亮了,感情也比较到位):“陛下,您知道吗……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师:读得真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共同感受一下九色鹿内心的愤怒。  

生(齐读):“陛下,您知道吗……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案例2  

师:同学们,九色鹿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生(齐答):非常气愤。  

师:九色鹿为什么气愤?  

生:调达在快要淹死的时候是九色鹿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九色鹿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  

生:九色鹿是调达的救命恩人,谁知调达竟然为了得到重金,出卖了九色鹿。  

生:九色鹿看清了调达的“庐山真面目”,他是一个背信弃义、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灵魂肮脏的小人,九色鹿后悔自己当初救了他。  

生:九色鹿没有想到国王竟然会与调达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实在是昏庸!  

师:面对如此昏庸的国王,九色鹿是怎么说的呢?  

生:“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师: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什么?  

生: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会被天下人笑话的。  

师: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能不能把“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改为“会被天下人笑话的”?  

生:不能,原句是反问句,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生:九色鹿恨国王不能看清调达的“庐山真面目”,竟然还和调达一起来残害无辜,实在是善恶不分、昏庸至极!用反问句更能表达九色鹿内心强烈的愤怒。  

师:请你带着这种愤怒之情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师:同学们,是谁,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救起了落水的调达?  

生(齐答):九色鹿。  

师:又是谁,救了调达却不图丝毫的回报?  

生(齐答):九色鹿。  

师:九色鹿给了调达第二次生命,而且不要他任何的回报,多么善良、多么无私的九色鹿!然而,它没有想到当初那个信誓旦旦的调达非但没有知恩图报,反倒恩将仇报,为了得到重金竟然出卖了它,九色鹿怎能不气愤,所以他指着调达说——  

1:“陛下,您知道吗……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2:“陛下,您知道吗……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3:“陛下,您知道吗……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师:你们的愤怒之情已溢于言表,假如现在,那个背信弃义、灵魂肮脏的调达就站在我们的面前,如果你就是九色鹿,你会怎样来说这番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九色鹿的内心去感受一下。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  

生(齐读):“陛下,您知道吗……难道不怕天下人吗?”  

【案例对比分析】  

 从以上两个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案例1,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虽则看上去是“以读为本”,效果却不大,对于学生的读,教师的评价就是简单的“读得还可以”,“读得还不错”这种千篇一律的评价语,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他们不知道这所谓的“好”应该如何来读,教师没有进行点拔、指导,学生朦胧地意识到读得响就是好,于是声音一个比一个洪亮,那学生究竟有没有体会到九色鹿内心的愤怒呢?很难说。案例2,老师为了让学生能真正走进文本,体会九色鹿内心的愤怒,他以问题“九色鹿为什么而气愤”作为突破口,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九色鹿气愤的原因,而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九色鹿的“善”与调达的“恶”跃然纸上,通过抓两个不同形象的比较,激发了学生对九色鹿的爱和对调达的恨、愤。言为心声,在读的时候他们自然就能把内心的情感不由自主地表露出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离不开教师穿针引线地指导,而且要导得巧妙,不露痕迹,“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一旦你把学生引向情感的高潮,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如“火山爆发”式的喷发,此时,绘声绘色的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